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杨朝淇、徐云、陈慧英)7月27日,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秦川红途”实践队在指导教师陈慧英的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指引,组织队员走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红色地标,追溯革命历史;同时走进兴庆社区、青年路街道办,通过读书会、走访座谈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与社区治理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研学首站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灰墙青瓦间,泛黄的文件与斑驳的军装无声诉说着“红色桥梁”的峥嵘往事,每一帧历史照片、每一件珍贵文物都生动再现了抗战烽火岁月。在场景复原区,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午后,实践队走进西安革命公园,在庄严肃穆的革命亭前追思先烈,体悟和平的珍贵。
在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内陈列的军装佩剑与杨虎城止园别墅珍藏的手稿电文,将1936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冬夜娓娓道来。透过泛黄的《西北文化日报》原件和事变的原始电文记录,两位将军“兵谏救国”的壮举跃然眼前。讲解员动情讲述中,那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家国情怀,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历史的转折与民族大义。
实践队还参访了曲江红色记忆博物馆。这里以丰富的第一手史料——从泛黄的《新华日报》到斑驳的党员证件,从朴素的支前农具到珍贵的历史文献,多维度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每一件展品都如同时代的切片,让队员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真切触摸到历史脉搏,深刻体悟“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永恒真理。
在完成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访后,实践队将研学成果转化为社区实践行动。团队走进兴庆社区和青年路街道办,通过“读、访、谈”的立体化实践模式深化学习成效。在兴庆社区《红岩》读书分享会上,队员们与社区居民围坐一堂,以“江姐绣红旗”“小萝卜头的铅笔”等动人章节为引,展开沉浸式共读。一位参会的退役军人感慨道:“这些文字让我想起了自己入党的初心。”
为巩固实践成果,实践队与兴庆社区正式举行志愿服务基地挂牌仪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将以基地为平台,常态化开展红色宣讲、社区帮扶、文化共建等志愿活动,推动红色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此次红色研学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探索,让队员们既触摸到了红色记忆的温度,更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这种“历史照进现实”的实践模式,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红岩精神不仅是烽火年代的信念灯塔,更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实践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实践,让青春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人民群众中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朝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