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挥语言文字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作用,2025年7月,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星辰领航”实践队奔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猫猫河村,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以普通话为纽带,串联文化传承、科技科普与法治教育,在苗乡传递文明之声。
深入调研,摸准语言生态脉搏
实践队秉持 “走进村落、贴近民情” 理念,深入猫猫河村走访村民,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语言使用习惯开展调研,梳理教育沟通、文化传承、农村治理中的语言痛点,绘制乡村语言生态图谱。与村两委、妇联干部及驻村第一书记交流后,提炼出 “语言 + 非遗 + 产业” 融合式发展思路。农耕实践与入户走访时,普通话成为沟通协作 “日常语言”;“炕头微课堂” 上,队员用通俗话语为中老年人讲防诈案例、普法律知识,推动语言推广与法治宣传同步走。
趣味教学,激活童心语言活力
面向儿童,实践队开展多元语言教育活动。在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 “普通话小镇”“词语接龙” 等趣味课堂,借游戏激发表达欲。“古蜀探秘”“三星堆复刻” 等传统文化课堂里,孩子动手实践学表达;朗读乡土诗篇、配音影视片段,在表演中提升普通话语感。科技启蒙融入语言课堂,水火箭制作、无人机实操、数字建模展示等课程结合普通话讲解,让规范语言承载科技梦想,拓宽孩子认知边界。
语法融合,筑牢安全法治根基
以 “语言赋能安全” 为切入点,实践队将普通话推广与儿童安全教育融合,构建 “教学 + 实践” 防护体系。围绕防溺水、未成年人保护等主题,设计沉浸式情景模拟课堂,借角色扮演、风险识别演练,让孩子在规范表达中掌握避险技能。从交通安全到网络防骗,小队以 “小课堂 + 实景操作” 传知识,防骗游戏拆解诈骗话术,卫生竞答强化健康表达,安全挑战提升应急回应。“清洁家园” 劳动实践中,用规范语言引导分工,让劳动场景成普通话应用生动课堂。联合雷山县司法局开展 “法治护航成长” 活动,实践队与雷山县司法部门联合用普通话解析案例、演示技能,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法治认知,实现语言规范与安全意识同步培育。
红色引领,厚植家国情怀根基
依托 “中华魂” 读书实践活动,实践队融合普通话推广与思政教育,组织 “红色故事我来讲” 活动,引导孩子用普通话讲红军长征、革命先烈事迹,提升表达力同时传承红色精神。课堂上,孩子朗诵红色诗文、分享英雄故事,在语音训练中悟信仰力量,于讲述间厚植家国情怀,让普通话成表达历史、点燃信念的桥梁。此外,实践队赴台江县施洞镇红色旧址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课程,用普通话讲解革命史实、讲述护墓与救助红军的感人事迹,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共鸣情感,也让普通话传播更具思想厚度与文化温度。
传承文脉,讲好非遗民族故事
发挥语言优势,实践队探访中国雷山苗族银饰刺绣博物馆,用普通话讲解记录,感受银饰与刺绣艺术美学、精神内核。苗绣非遗工坊里,苗绣传承人李敏以苗语唱绣诀,再用普通话解“回纹”,以“吉祥永续”联结文化共通点。“蝴蝶妈妈”纹样藏迁徙史,借普通话成“绣绷上的史诗”。她带绣娘们创新,用普语释“铜鼓纹”,授课兼顾苗语与普通话转译。“苗语是根,普语是翼”,让苗绣守基因、接时代。
活动期间正值苗族“吃新节”,实践队到脚雄村观斗牛盛会,赴台盘村看“村BA”篮球赛,以普通话记录节俗、互动交流。这既见证了苗乡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活力,更凸显规范语言作为民族文化跨代传递、向外传播的重要纽带价值。
联动探研,验证普语促进效能
除猫猫河村,实践队还走访西江千户苗寨、雀鸟村、白岩村与乌东村等地,调研民族语言使用状况,观察普通话在旅游接待、电商销售、非遗讲解等场景渗透度,积累一手资料。对比不同年龄群体语言选择,印证普通话对产业发展与文化表达的协同促进作用。
青春力量托举语言之桥,语言之桥连接振兴之路。“星辰领航” 实践队苗乡之行,诠释 “语言赋能乡村振兴” 内涵:当苗乡声音借普通话传递、文化凭规范语言表达、梦想沿共同语言前行,乡村振兴图景将更绚烂,民族文化根脉会更坚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通凤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