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筑梦暖长塘·文脉融新绘岭南 —— 五邑大学“邑振岭南”突击队持续推动侨乡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5-07-31 1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康   阅读 4.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王康)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纵深推进的号角,五邑大学“邑振岭南”突击队扎根江门市蓬江区,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用知识浇灌稚嫩心田。这个盛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书声与欢笑,正是青春献给乡村振兴的动人诗篇。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于长塘社区的合影

项目类型:持续服务项目

服务领域:文化创意和保育

特色标签:“文创+”突击队、“科创+”突击队、服务“双百行动”突击队

所属学院:人文与政法学院

实践地点: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办事处、长塘社区

团队成员:王康、周文萱、赵梓任、陈昕蕾、李斐林、张彦玉、赵良滨、俱洁、霍雨欣、邓奕林、刘禹尧、严灏、谢沛彦、关璟瑶、平鑫、王永健、孟子航、郑立贤

指导老师:李翠叶、杨臻旎·璇、杜思莹

在长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邑大青年志愿者们化身“小老师”和“大朋友”,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与社区儿童需求,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文”脉长存:触摸岭南千年魂

非遗为舟,心学为桨,载童真溯文化长河。“邑振岭南”突击队的人文与政法学院成员以“一器一艺一哲思”三维浸入,设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内容涵盖传统非遗技艺“白沙茅龙笔”,让孩子们在掌心流转间感悟“工匠精神薪火传”;葵扇密码:剖析葵叶经纬交织的物理美学,绘制“岭南风物地图”团扇;岭南一人“陈白沙”:通过 《戒懒文》童谣唱诵,将“自立求实”的岭南精神种入心田。师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心底种下了一颗颗文化传承的种子,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课堂里沉浸式感受岭南文化的无限魅力。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

筑梦笔尖:榫卯间的家国图腾

以建筑为教科书,让童笔绘就乡愁。在“邑韵知侨”辅导员工作室指导下,“邑振岭南”突击队的土木建筑学院成员创新“三维立体课堂”,精心准备了建筑与绘画系列课程,带领孩子们认识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碉楼,与孩子们一起用画笔和模型创建心中的美好家园。一幅幅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画作,是孩子们多彩内心世界的映射。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开展建筑与绘画系列课程

“声”动时光:破茧成蝶的语言训练

以话筒为剑,以思辨为盾,助少年勇闯世界。邑振岭南突击队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类课程。在播音主持体验课中,孩子们化身小小新闻主播,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在朗诵训练课中,孩子们学习了断句、重音处理、情感表达等实用朗诵技巧,用声音传递温暖,在平仄顿挫中传递家国情怀;在辩论技巧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辩论,在激烈的比拼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这些课程让孩子们在声音的世界里尽情探索,不仅锤炼了语言表达的硬实力,更在互动与展示中收获了自信与成长。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开展语言表达类课程

科“普”护航:撑起成长守护伞

跨界协作,构筑健康法治双屏障。团队成员配合来自爱尔眼科、简牙口腔和广东焯群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团体的志愿者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讲堂,内容涵盖眼健康、口腔护理、模拟法庭等,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和专业细致的讲解,有效帮助孩子们树立了健康的生活观念,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了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开展健康+法治科普课程

“学”伴暖光:照亮双向成长路

课桌方寸间,青春与童心的双向奔赴。课后,志愿者们耐心辅导孩子们的课业,答疑解惑,分享学习方法,陪伴他们共同度过充实的学习时光。当孩子们主动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或是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这段共同度过的时光,便成了彼此记忆里一段带着温度的印记。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为青少年答疑解惑

此外,“邑振岭南”突击队还奔赴先贤故地,铸青年文魂。在江门陈白沙纪念馆,“邑振岭南”突击队成员们化身“调查员”和“测量者”,进行了多维度研习活动。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现场调研图

“儒”风承脉:心学故里寻根行

根据历史痕迹与文化脉络,团队成员融合AI技术科技,自主设计3幅数字化研学旅行路线图、多款文创产品(灯盏、香囊、钥匙扣、明信片);搜集整理陈白沙及其弟子诗歌981首、文章282篇、佚诗文100余篇,累计45000余字;此外,团队成员认真测量了著名建筑的各项数据,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完成陈白沙故居、纪念馆等著名建筑的数字孪生体构建,助力文化保育与传承。

▲图为“邑振岭南”突击队原创路线图

每一次用心地陪伴,每一堂生动的课程,每一天踏实地调研,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在青年志愿者们的心中刻下了赓续文脉、服务社会的印记。

或许在未来的某天,当年被守护的孩子会成为年轻的志愿者,当年播撒善意的青年,会带着这份热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爱与希望,便这样在接力中生生不息,成为点亮更多人生命的光。

撰文 | 王康 陈昕蕾 李斐林 赵梓任 周文萱

图片 | 关璟瑶 严灏 谢沛彦 平鑫

一审 | 李翠叶 杨臻旎·璇 杜思莹

二审 | 罗海 

三审 | 吴小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康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5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