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家《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及“百千万工程”中“文化振兴与清廉社会建设”的号召,7月7日至13日,广东工业大学“青”廉天下冠突击队赴惠来县谢正蒙纪念堂,开展了一场以数字化技术活化传统廉洁资源的创新实践,为基层廉洁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廉洁教育资源数字化,构建沉浸式、互动式廉洁教育场景”。惠来县作为谢正蒙的故乡,其纪念堂承载着丰富的廉洁文化遗产,但受限于传播方式单一、互动性不足等问题,这些资源的影响力尚未充分释放。在此背景下,突击队聚焦“青年+科技+廉洁”的融合路径,以数字化手段破解传统廉洁文化传播难题,助力“百千万工程”中文化振兴与清廉社会建设的协同推进。
图 为“清廉天下冠”谢正蒙铜像
实践期间,团队通过梳理历史文献与口述资料,还原谢正蒙的清廉人生轨迹。据《惠来县志》记载,谢正蒙任官期间曾因弹劾亲王贪腐行为而遭打压,但他始终坚守“权为民所用”的初心,最终获皇帝赐匾表彰。这些故事成为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发了队员们挖掘廉洁文化当代价值的热情。在实地走访中,队员们发现纪念堂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中蕴含着“莲(廉)”“竹(节)”等象征元素,这些传统工艺中的廉洁密码亟待通过现代技术活化。
图为与纪念堂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
基于此,团队计划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对纪念堂建筑细节进行高精度复刻,并开发第一人称视角的线上游览小程序。未来,用户通过手机或VR设备即可“穿越”至明代惠来,在360度全景漫游中感受建筑之美,点击门窗、墙壁等区域还可触发历史典故动画、廉洁格言音频等互动内容,让静态建筑变为“可听、可看、可感”的廉洁教育课堂。针对青年群体的接受习惯,突击队还设计了系列文创产品:“现廉”荷叶盖碗以宋代青瓷为灵感,碗身刻有谢正蒙名言“清心为治本”,既保留传统工艺美感,又传递廉洁理念;“正冠”系列Q版文创则通过卡通化谢正蒙形象,打破历史人物的严肃感,让清廉形象更显亲切。这些产品将通过线上商城、文化市集等渠道销售,所得收益将用于纪念堂修缮与廉洁教育活动开展,形成“文化传承-产品创新-社会反哺”的良性循环。
图为数字化建模部分成果展示
“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让传统廉洁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是对先贤精神的致敬,更是青年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行动。下一步,团队将持续完善数字化平台与文创设计,通过“线上传播+线下体验”的立体化模式,让谢正蒙的清廉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例如,在华谢村建设廉洁文化主题广场,设置AR互动装置、廉洁格言步道等,打造“家门口的廉洁教育基地”;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发廉洁主题校本课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
图 | 学习本地特色建筑构造
“廉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石’,我们愿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队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科技+文化”的无限可能,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清廉动能,让青春力量在推动社会风气向好向善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俊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