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健康有young”志愿服务团队:以梦为帆扬希望,童心逐光向远方——暑期三下乡支教印记

发布时间:2025-07-30 08: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子恒 董佳音 王新萍   阅读 1.3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李子恒、董佳音、王新萍)为使学生们能坚定前行力量,在未来能够坚持勇敢追梦,团队在馆驿镇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梦想。支教团队开展 "我的梦想" 的主题课堂中,孩子们用清越童声编织未来絮语,以斓笔晕染理想长卷。其中两位孩子的梦想故事尤为动人,而课程结束时的集体合照更是定格了这段充满爱与希望的瞬间。

在明亮的教室里,队员刚抛出 “你的梦想是什么” 的问题,让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一个小男孩走上讲台,“我想当警察!” 他的声音不大却格外坚定,小脸上带着超越年龄的认真。说完,他还模仿着警察敬礼的姿势,眼神里闪烁着对这份职业的无限向往。志愿者顺势引导孩子们讨论 “如何实现梦想”,他立刻答道:“要好好学习,还要锻炼身体,这样才能跑得比坏人快!” 童言童语逗笑了在场所有人,却也让人感受到梦想在孩子心中扎根时的力量。

▲图为学生与梦想合照留念 王新萍/摄

另一位小女孩的梦想则充满了诗意。她轻声说:“我想当一名乡村老师,就像哥哥姐姐们一样,教村里的小朋友读书写字。” 小女孩看着黑板上自己写下的梦想,眼神里闪着光芒怯生生地补充:“我想让大家都能认识很多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两个截然不同的梦想,一个指向守护,一个关乎传承,却同样在支教课堂上得到了最热烈的掌声。

▲图为学生与梦想合照留念 王新萍/摄

课程尾声,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课桌上,孩子们站在讲台上拍下了一张充满希望的集体合照。照片里,每个孩子手中的便签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梦想,他们的笑脸像春日绽放的花朵,在教室里绽放出幸福的光芒。志愿者感慨道:“这些写满梦想的便签,不仅是课堂的成果,更是孩子们未来人生的起点。这张合照,定格的是此刻的纯真,更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珍贵瞬间。”

▲图为全体学生合照 王新萍/摄

此次课程的开展,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探索梦想的大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成长动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那些课堂上绽放的纯真笑容与记录在册的美好梦想,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每个孩子的独特光芒,这正是三下乡支教活动教育意义与价值的生动诠释。

这堂 "我的梦想" 主题课,早已超越了一次普通的课堂互动,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乡村孩子们心中最本真的向往,更像一座桥梁,连接起支教团队的用心付出与孩子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当孩子们踮起脚尖在黑板上写下梦想时,当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诉说对职业的理解时,当集体合照里的笑容被阳光镀上金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理想,更是一颗颗在爱与鼓励中苏醒的心灵。这些梦想或许此刻还带着孩童的天真 —— 想当警察的男孩还不懂职业背后的责任重量,想做乡村老师的女孩还未体会坚守的艰辛,但正是这份不掺杂质的向往,最具生长的力量。支教老师们的引导,没有给梦想设下 "应该怎样" 的框架,而是用倾听与掌声告诉孩子们:"你的每一个想法都值得被珍视。" 这种尊重与肯定,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底气,让他们在未来面对迷茫时,依然能想起这个夏天里被认真对待的梦想。而那张定格瞬间的合照,终将成为一本 "时光纪念册",当孩子们长大后再翻看,会记得曾有一群人陪他们认真地谈论未来,会明白无论梦想最终走向何方,这段被点亮的时光,都已为他们的人生埋下了勇敢与热爱的伏笔。三下乡支教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用这样的瞬间,让孩子们相信 "我可以拥有梦想,也可以奔赴梦想",而这份相信,正是改变的开始,是希望的延续,是童心逐光向远方时,最温暖的导航。

(通讯员 李子恒、董佳音、王新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新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