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微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9 20: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嘉同、蔡语晴、李晓鑫、李秋欣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党的二十大为乡村振兴锚定方向,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纵深推进,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近日,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微光成炬”义教队13名学子奔赴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双语促进文旅宣传”为指引,用多元课堂播撒知识、实地走访感知乡土,为汤塘镇注入“教育 + 文旅”活力,书写青春助农答卷。

三语课堂:语言桥梁架起文化之桥

义教队紧扣 “激发自主探索” 理念,打造的 “语言 + 艺术 + 科学” 课堂矩阵中,三语课堂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窗口。双语红色课上,高畅设计的英语单词抢答环节点燃了课堂热情,当“patriotism(爱国主义)”从孩子们口中清晰喊出时,红色精神借由语言桥梁,实现了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交融传承。

环球文化课更是让孩子们沉浸在语言的魅力中。林小汶带来的法语课堂上“Bonjour(你好)”“Merci beaucoup(非常感谢)”的发音从生疏到流利,孩子们跟着手势模仿语调,眼中闪烁着对新语言的好奇;张婧怡讲解日语 “ありがとう(谢谢)” 时,结合日常场景举例,让孩子们在互动中理解文化差异;朱雅菲则通过《愤怒的小鸟》配音活动解析情绪表达,孩子们在模仿角色对话时,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在笑声中加深了对情绪的认知。

此外,科普课中郭瀚元演示心肺复苏、黄嘉同拆解宇宙奥秘,与语言课堂相辅相成,让求知欲化作探索的光,在孩子心底种下多元认知的种子。

图为队员林小汶在教授法语课堂。

心育课堂:温柔照拂童心成长

乡村孩子的心灵,需要温柔的照拂。李晓鑫敏锐洞察到部分孩子可能存在的青春期情绪困扰,特意创设 “情绪气象站” 心理课。课堂上的“情绪气象图”独具匠心——用“雷暴雨”代表烦躁,“晴空”象征喜悦,孩子们在绘制自己的情绪天气时,渐渐学会正视内心感受。

匿名纸条环节里,一个画着“雷暴雨”的孩子写下“觉得孤单”,很快收到同伴“可以找奶奶聊聊,她一定很想听你说话”的回复,纸条传回时,孩子的脸上重新绽开了笑容。自画像活动中,孩子们在勾勒线条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折纸活动则培养着耐心与专注力。“这些活动不只是游戏,更是让孩子们学会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李晓鑫课后分享道,为童心撑起心理健康的“保护伞”,是义教中温暖的注脚。

图为队员李晓鑫在心理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烦恼。

红韵传承:双语讲述历史回响

循着红色足迹,队员们走进汤塘镇下闸村,探访当地濂溪书院,让历史的回响在双语讲述中愈发清晰。青砖瓦黛间,泛黄的文献静静记录着中共潖江区委的抗日过往,复原的联络点仿佛仍在传递着先辈们的低语。

外语专业的队员们将这次红色探访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在书院内用双语记录所见所感。高畅凝视着文献中“坚持斗争”的记载,在笔记本上写下 “Revolutionary spirit never fades(革命精神永不褪色)”;其他队员则对照史料,整理抗日故事细节,用双语写下走访日记。他们时而驻足沉思,时而轻声讨论,让专业知识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

图为队员禤俊雯在书院中录制红色宣传视频。

“用双语记录这些红色故事,不仅是为双语文旅宣传攒足素材,更是让我们自己在触摸历史中读懂初心。”高畅在探访后说道。濂溪书院的一砖一瓦,都成为滋养初心的养分,让革命精神在队员们心中愈发清晰。

此次实践,广大学子以“微光”穿梭知识传递、民生观察与精神传承。他们点亮孩子成长路,让汤塘温泉韵、红色魂更鲜活,以“教育 +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是青春服务基层的生动注脚,更提供青年助农样本,激励更多“微光”汇聚,照亮乡村振兴征程。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黄嘉同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