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张翠萍 陈丹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积极助力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微光实践队作为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和2025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7月9日-17日奔赴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开展推普助力文旅振兴行动,用青春光影践行时代担当,为特呈岛的振兴注入澎湃的“微光”力量。
寻迹红脉:微团课复活海岛烽火记忆
实践团队深入特呈岛村落腹地,寻访历史遗迹,将两段尘封却滚烫的解放战争史诗——渔民支援解放军渡海作战和“太邱学校”地下党英勇斗争的往事,精心淬炼成红色微团课《红树林边的传承:特呈岛的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该微团课通过镜头捕捉历史,生动讲述了1941年吴福田等地下党员以三尺讲台为无形战场、将识字课本化作抗日檄文的故事。摄像机掠过虬枝盘曲的红树林,推轨镜头追随着团队成员重走革命路,实践队员在镜头前深情讲述乡民们划着舢板将伤员藏匿于“海上迷宫”、巧妙掩护地下活动的故事,每一帧影像都深刻展现了特呈岛作为“湛江市革命老区”的荣光与牺牲。
这堂精心摄制的微团课,不仅是对革命精神的崇高礼赞,更将成为特呈岛一张极具价值的红色文旅名片。
(图为实践队前往听涛公园拍摄微团课 赵培熙 供图)
声动海岛:推普视频架起沟通桥梁
为破解语言壁垒对海岛旅游发展的制约,实践队员敏锐捕捉需求,策划并拍摄了生动实用的“声动特呈”推广普通话宣传视频。
镜头巧妙融入海岛生活场景——在喧闹的渔港码头,短视频以情景剧形式,展现渔民使用流利普通话为游客清晰推销特色渔获的便利;在红树林中,镜头记录下渔家大姐通过普通话,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特呈岛生态与渔家乐的温馨画面;在海风轻拂的沙滩上,队员们通过互动教学,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生动讲述特呈岛的红色革命故事。本次精心制作的推广普通话宣传视频,既保留了海岛生活的原汁原味,又展现了普通话学习的实用价值,提升了当地旅游服务品质,更以语言为纽带,为特呈岛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队拍摄推广普通话宣传视频 赵培熙 供图)
光影绘新卷:农文旅创意视频激活海岛魅力
实践队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为特呈岛量身打造系列高水准的农文旅融合创意宣传视频。
航拍镜头以磅礴气势掠过蔚蓝海面,俯瞰红树林蜿蜒如绿色绸带;稳定器流畅地穿梭于晨光中的渔船队列,捕捉银鳞跃动的丰收瞬间;队员们匠心独运,将赶海拾贝的趣味和渔家民宿的独特风情编织成充满感染力的视觉叙事。在“红霞映红林”的日落时分,延时摄影浓缩光阴流转;夜幕降临,便携灯光点亮渔家庭院。团队成员用镜头记录下游客与渔民交流共融的场景,这些兼具艺术美感与乡土情怀的视频作品,在新媒体平台形成传播矩阵,以青春视角“定义”特呈,极大提升了特呈岛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图为实践队拍摄特呈岛文旅宣传视频 赵培熙 供图)
当青春智慧与专业技能相遇,当新媒体力量深耕于乡村振兴的沃土,便能激发出超越想象的澎湃力量。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微光实践队的湛江特呈岛之行,是一次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他们以镜头为笔,饱蘸青春热忱,在特呈岛的大地上奋力书写,也为“百千万工程”增添了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闪耀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丹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