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理学子入社区 —— 青春力量赋予基层,温情故事点亮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29 00: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孟飞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刘孟飞),自7月14日至7月25日,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涌动着别样的活力与温情。湘潭理工学院“湘理同行”团队携手社区及湘潭仁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暑期素质班为纽带,串联起支教帮扶、社区调研、温情活动与人物访谈等多元实践,在基层沃土上书写青春担当,也创造和挖掘出一幕幕藏在时光里的动人瞬间。

暑期素质班:红色基因浸润童心,多元课程助力成长

7月14日,桃源路社区暑期素质班正式开幕,近30名中小学生与湘潭理工学院志愿者齐聚一堂,开启了为期两周的成长之旅。这场由社区、高校团队与社工机构三方联动的公益活动,以“播散阳光,点亮未来”为理念,为孩子们打造了集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与红色教育于一体的暑期乐园。

(注:图片为社区工作人员,湘理同行团队志愿者,指导老师与小朋友的合影)

课程志愿者以传播红色文化点亮红色基因为主,毋庸置疑,红色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如同种子扎根土壤——它让爱国、坚韧的信念在心灵深处萌芽,为成长提供最坚实的精神养分;而传播红色文化,就像为这片土壤持续浇灌阳光雨露,让这些珍贵的精神基因,能跨越时光、代代相传,这样才能使自己,甚至这个国家永远保持蓬勃生命力。于是便有了“星光对话” 这一引人注目的篇章。志愿者小湘老师在红色文化挖掘课上,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比作“闪亮的星辰”,却被一名学生的提问击中——“为什么周围的一些小星星没有名字?”“那些没留下名字的英雄,早已把光融进了我们脚下的土地。”老师的回答让课堂陷入沉思,随后的大家以游戏的方式重温历史,当一个个惊人的数字伴着哽咽的话语吐出,不少学生不禁感叹,同时孩子们也会用他们所想去描绘他们心中的英雄,用稚嫩的语言讲述家乡的革命故事,红色种子悄然在心中扎根。

(注:图片为小朋友们玩重走长征路游戏的同时志愿者在一旁讲解)

除此之外设置了作业辅导课,志愿者采用“一对一错题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孩子们查漏补缺;手工课,全程采用环保理念在创作中自然传递,纸张变成手提垃圾袋,废纸变成美观装饰品,;以及安全教育课,“防溺水情景剧”“防性侵的知识普及”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自救技能。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不仅完成了作业,还学会了各种创作,对于安全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回家总说今天又解锁了新技能。”

(注:图片为手工课全体小朋友与志愿者合照)

截至7月25日,素质班开展课程接近尾声,覆盖学生50余人次。社区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根据家长反馈增设“亲子共学”环节,让公益服务延伸至家庭场景。

社区调研:倾听民生诉求,勾勒治理蓝图

“湘理同行”团队在开展支教的同时,深入社区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居民、对话干部、填写问卷等方式,梳理出基层治理的“痛点”与“亮点”,为社区发展提供青年视角。

在民生方面问题中,垃圾分类与宠物管理成为居民讨论的焦点。尽管社区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但老年人对分类标准不熟悉、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导致效果不佳。同时社区老人提到:“社区流浪狗增多、部分居民遛狗不牵绳的现象,也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户外活动安全心存担忧。”

(注:图片为志愿者在邀请社区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调研中也发现社区治理的“秩序纽扣”:楼栋长制度高效运转,漏水、噪音等邻里矛盾调解及时;监控设施完善让盗窃案近乎绝迹;社区居民关系融洽,工作人员实行到位,这使得空巢老人“吃饭难”“没人照顾”问题较少。针对其他各种管制问题,团队建议社区推出“安全积分制度”,用兑换日用品的方式鼓励居民自查自纠。

值得关注的是,社区对高校力量展现出强烈需求。“大学生能带来新想法,比如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帮孩子搞科普,这些都很实用。”社区工作人员说。绝大部分的居民支持高校团队定期开展服务,其中“课业辅导”“科技科普”“老年课堂”是最受欢迎的三大服务类型。

温情瞬间:镜头内外的岁月长情

社区的夏日图景里,除了在实践路上忙碌的身影,更有许多温情的故事在悄然发生。7月22日,“湘理同行”团队发起的“祖孙合照”活动,用镜头捕捉到10余组家庭的幸福瞬间。

金婚银婚的相守,在岁月里酿成了醇厚回忆,他们是平凡人,却以“工匠式”坚守照亮人生,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美好藏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随岁月愈发动人。同时镜头里还有沧桑大手牵着稚嫩小手,在树荫下漫步成社区最美风景,志愿者轻按快门,小朋友见了忙呼朋引伴,雀跃呼喊中,更多孩子说“我也想和爷爷奶奶拍”,从三家到十余家,志愿者挨户奔走,定格的每帧画面都是岁月从容与童真烂漫的碰撞——长辈眉眼藏着半生故事,晚辈眼里满是对世界的好奇,一静一动间,亲情最本真的模样在光影中流淌,让这份跨越时光的爱,愈发清晰温暖。

(注:图片为志愿者正在拍摄爷孙照)

(注:图片为志愿者正在拍摄金婚银婚照片)

而在社区访谈中,老一辈的坚守故事更显厚重。73年入党的老医生,虽初衷是学工科,却服从组织安排深耕医疗领域,“24小时守在值班室,手术台就是战场”;一级工程师周叔叔44年坚守施工一线,创下“零伤亡”纪录,拒绝高薪邀请时说“企业培养了我,不能说走就走”。他们的故事被志愿者收集整理,供更多的年轻人学习。

(注:图片为湘理同行团队与老医生合照)

(注:图片为湘理同行团队与周叔叔和周奶奶合照)

青春接力:从实践中汲取成长养分

无论是给孩子上课,还是走访社区调研,都是在社区的烟火气中收获成长。“当孩子把亲手画的画送给你时,你便会懂得“教育其实像是火炬的传播”我们在被他人点亮的同时,也应该用这份光亮传递给更多人。于是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志愿者正筹备“垃圾分类小课堂”,计划用漫画手册、互动游戏帮老人孩子轻松掌握分类知识。

截至目前,本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湘理同行”团队已形成《社区案例调查报告》,涵盖十几名社区不同人员对案例的具体想法和建议,志愿者已经将具体对策整理提交给社区,部分建议已被社区采纳。这场跨越半个月的基层实践,不仅为社区注入了青春活力,更让大学生们在服务中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

(注:图片为万楼街道桃园路社区写给湘潭理工学院的表扬信)

七月二十五日,基于社区居民与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湘潭市雨湖区万楼街道桃源路社区向湘潭理工学院发来《表扬信》,这封表扬信,是对“湘理同行”团队的肯定,更是对青春力量赋能基层的赞誉。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大学生受此鼓舞,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来。桃源路社区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持续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活动。

(注:图片为湘理同行团队成员合照)

正如社区广场新挂的横幅所言:“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看见,每一次付出都在点亮生活。”在万楼街道的夏日里,青春力量与岁月温情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孟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