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践行青年使命,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源途实践团队结合“百千万工程”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于7月7日至11日赴佛山市南海区莲子塘村,成功组织为期五天的“感受佛山,快乐成长‘武韵传承’”暑期夏令营。本次活动聚焦青少年群体,以武术文化传承为核心,融合非遗体验亮点,致力探索传统武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方案。
多元课程筑基,助力素养能力双提升
莲子塘村党委与源途实践团队联合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本次特色夏令营活动,倾力构建了“安全教育-武术传承-艺术创新-科技体验”的多元系统化教育实践平台。团队引入真实案例与沉浸式演练,系统化提升了学员们在防溺水、防性侵等领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武术传承作为核心模块,引入“武术与生活”课题,在强身自卫的基础上,揭示其崇德尚礼的武学精髓与坚韧不拔的国术风骨;并通过“术德并重”的训练体系,在实践环节设置科学进阶路径,学员从集体“五步拳”掌握招式韵律,经“弓步冲拳”“歇步穿掌”等技法精练,最终完成洪拳、咏春专项研习。
进而,课程通过“艺科交融”环节架设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非遗植物拓印活动让学员化身“自然艺术家”,在亲手采集花草、创作出精美拓印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传统工艺魅力与自然敬畏;而水火箭制作、盐水浮蛋等科学实验则有效激发其好奇心与创新思维。结营评估显示:93%学员表达强烈参与意愿,安全意识、武术技能、非遗认知及科创能力等指标提升明显。村委会委员梁文舒特别指出:"习武技艺助力保障安全,武术实践筑基文化自信,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传承——三大维度已形成'守护自身、文化传续、创新融合'的共生循环,这种立体化培养模式后劲十足!”
深挖在地资源,推动文化经济协同发展
课堂教育外,团队还关注在地资源实践活动,将深厚的乡土情怀作为文化与经济协同并进的基石。通过“环两江”名企研学活动,带领学员们参观广东隐雪集团的现代化饮料厂,亲眼目睹智能化生产的高效,感受家乡产业的蓬勃活力与科技力量;在“佛山西甲”活动中,孩子们来到三水云秀山体育场,近距离观看第十九届佛山足球联赛,感受其拼搏精神,并深刻体悟其与武术文化的内在共鸣;在中共佛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童心向上”志愿服务中,带领孩子们接触家乡志愿活动,培养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这场知行合一的沉浸式旅程,从产业脉搏、文化内核到社会责任多维度深化了学员们对家乡的认知与情感认同,为其内心注入强烈的归属感与建设热忱。
团队进一步聚焦于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通过村民介绍,团队了解到莲子塘村的特色菊花园,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意赋能,设计出融合“武术刚健有力”与“菊花淡雅高洁”双重文化元素的特色产品包装方案,并设计了系列专题化宣传海报。该方案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旨在通过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与市场辨识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菊花经济发展。从情感认同与认知提升到创意实践与产业推动的跨越,源途实践团队积极探索在地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经济动力的有效路径。
数字平台助力,开辟非遗传承新路径
源途实践团队秉持务实创新的理念,聚焦非遗传承的现实困境,结合现代网络发展,探索可持续解决方案。以佛山咏春拳为试点,团队构建了融合线上知识库、互动社区与线下实训的闭环传承体系——线上平台整合理论知识与视频教学资源,解决跨地域学习难题;线下夏令营强化实操体验;课后在线复习巩固学习成果。该模式不仅可以打破时空壁垒,还可以通过数字化传播吸引年轻群体参与,以“数字资源沉淀+社群协作运营+虚实场景融合”的模式,激活咏春艺术的经济价值与传承动力,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并推动活态创新与跨界融合。
源途实践团队与莲子塘村委会成功举办以“武韵传承”为核心的夏令营,其课程体系、在地资源联动以及数字化传播与产业化探索,不仅点燃了青少年心中的文化火种,更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与乡村内生发展相互促进的创新路径,在莲子塘村等地的实践中验证了“文化传承+创新驱动+教育融合”路径的可行性。莲子塘村党委表示,将持续深化"夏令营+"教育模式,整合高校与地方资源,为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构建可持续成长生态,让传统文化薪火在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机。(通讯员:龚铧 曾尹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龚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