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启蒙教育赋能别样成长——重师就业服务团送课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5-07-26 01: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亦乐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积极响应重庆师范大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落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使命担当,重师就业服务团于78日至13日,先后走进双朝门社区、学堂堡社区及华景文旅—渝沙红盾·国防科技体验馆,开展为期六天的“童趣探职梦,成长启新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通过职业兴趣探索、职场认知深化、职业体验实践及红色文化浸润,为社区儿童打造了一场立体化的职业启蒙之旅,同步构建“高校—社区—家庭”协同育人平台,用青春力量助力青少年成长。本次活动由张晓艳、蒋涛等老师指导,雷钰烨、王意彤、谭嘉欣等20余名服务团成员参与。

团队成员与社区儿童们的合照(何欣欣供图)

深耕细研:在试讲中打磨课程基石

为让活动内容精准对接社区青少年需求,团队成员在前期筹备阶段下足功夫。备课环节,成员们结合社区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复研讨课程框架:从职业启蒙的知识点筛选,到游园会内容的选取,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多轮碰撞。针对“如何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清职业特点”这一问题,团队特意设计了“道具辅助教学法”,收集迷你工具、历史图片等素材,让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可感。

试讲环节更是严格把关。成员们化身“小老师”,在模拟课堂中完整呈现授课流程,其他成员则以“学生”身份提出疑问:“这个故事太长,孩子可能注意力不集中”“互动游戏规则太复杂,需要简化”根据反馈,团队逐一调整语言节奏与活动设计,增设“抢答小奖励”等环节,确保正式授课时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团队成员在备课试讲(谭嘉欣供图)

兴趣初探:在游戏中播撒职业种子

“职业启蒙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兴趣。”活动伊始,服务团成员便以趣味互动开启职业探索之旅。在双朝门社区与学堂堡社区的活动中,“发现兴趣岛——我的职业密码”与“职业盲盒猜猜猜”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启蒙第一课”。

在“职业盲盒猜猜猜”环节,授课老师谭嘉欣、宋佳欣手持“职业工具卡”——迷你听诊器、小厨师帽、彩色画笔等道具,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与夸张表演猜测职业。孩子们或模仿医生听诊,或假装厨师颠勺,在笑声中初步触摸职业轮廓,了解职业内涵。随后,在“兴趣岛欢乐闯关”里,团队成员谭嘉欣为孩子们发放了定制的“职业成长手账”,鼓励他们随时记录发现。孩子们通过寻找“自然探索岛”“艺术创意岛”等六大主题岛屿、完成每个岛屿设置的趣味任务、获得“兴趣能量贴纸”,用于兑换相应文创礼品。

通过沉浸式游戏与动态记录,孩子们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在收集贴纸、兑换文创礼品的过程中,悄然勾勒出个人职业兴趣图谱。

儿童们踊跃发言(何欣欣供图)

职场深研:在认知中搭建成长路径

“医生每天要做什么?成为程序员需要学什么?”带着孩子们的好奇,服务团推出“职业研究所——360°职场透视”课程,让抽象职业变得可触可感。

课程以动画短片切入,精心剪辑了医生问诊、教师授课、程序员编写代码等场景,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王意彤、谢金云等主讲师用童趣PPT展开讲解:“医生要像侦探一样找出病因,需要细心和耐心;教师要像魔法师,把复杂知识变简单,需要勇于表达。”在“职业成长大闯关”游戏中,面对“病人突然发烧怎么办”“课堂上同学走神了怎么办”等问题,孩子们分组讨论,积极发言。

最动人的环节当属“我的奇妙职业梦”。当团队成员提出:“你十年后想做什么职业”这个问题时,小朋友们或想成为厨师做出最好吃的菜或想成为医生救死扶伤。其中一个小朋友回答:“我想成为一位教师,因为想要为国家培养出许多更有用的人。”这个看似平凡的回答,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关于责任与奉献的种子,也让这场职业梦想分享,有了更厚重的意义。​

实践体验:在操作中领悟职业责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双朝门社区与学堂堡社区开展的“童趣探职梦,成长新征程”职业游园会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职业肌理。

本次职业游园会以六大职业体验区为核心,创新设计沉浸式互动环节,通过“闯关打卡+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悟职业责任。六大职业体验区各具特色,为孩子们铺开一幅多元的职业画卷。“急诊小卫士”区里,服务团成员手把手示范三角巾包扎技巧,孩子们跟着服务团成员学习展示,为自己的家长进行止血包扎,掌握基础急救知识;“课堂小讲师”区里,孩子们通过为团队成员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体会“教别人”比“自己会”更难;“代码迷宫”中,孩子们找出“苹果归为蔬菜类”等逻辑错误,初探编程思维;厨师体验区,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出的“辣椒”“茄子”“胡萝卜”等食材。每个作品都藏着孩子们对“美食家”的想象;建筑师体验区,通过积木搭高挑战,不仅培养了儿童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对建筑师有了全新的认识。环保工程师体验区,“垃圾变形记”活动让孩子们格外投入。

团队成员雷钰烨介绍游园会规则时表示:“每个印章都是一次成长。”孩子们举着盖满印章的闯关卡兑换奖品,笑容里藏着成就感。社区工作人员评价:“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更知道了每种职业都要付出努力。”

团队成员与儿童们活动现场(何欣欣供图)

红色铸魂:在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

职业启蒙不止于“谋职”,更需“立魂”。7月13日,张晓艳老师带队走进渝沙红盾·国防科技体验馆,开展“传承红色精神,争当励志少年”活动,为职业启蒙注入精神底色。

在国防科技发展展区,从冷兵器到现代战机模型,服务团成员结合史料讲解国防变迁,当讲到“我国自主研发的航母下水”时,孩子们自发鼓起掌来。模拟射击体验中,孩子们在讲解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握枪姿势,体会“军人守护家国”的责任;航天模拟舱里,模拟失重感让孩子们惊呼“我以后要当宇航员,去太空看地球!”

随后,在分享会上,一位小朋友说:“原来保卫国家也是一种伟大的职业!”活动将红色基因与职业理想相融合,让孩子们明白,无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都是有意义的,“爱国”是永恒的底色。

服务团成员讲解国防知识(何欣欣供图)

五天的实践中,社区儿童的职业视野从“医生、老师”拓展到“环保工程师、航天研究员”,高校学子则在“教与学”中深化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正如指导老师蒋涛所说:“我们不仅是在启蒙孩子,也是在践行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在活动总结会上,重庆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胡雪梅对服务团首次“三下乡”社区实践的高效执行给予高度肯定,她强调:“本次“三下乡”并非终点,而是服务团成员以实践促成长的全新起点。”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更多元的活动形式,让职业启蒙教育走进更多社区的青少年中间。他们希望通过不断深耕实践,助力青少年在认识广阔世界、探索自我潜能的过程中,逐步明晰成长方向,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青春的力量汇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之花在时代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撰文 | 黄亦乐

来源 | 重庆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亦乐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