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余明研 张煜楠)7月2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探寻千年铜川文化·助力非遗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传承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敬意,踏入了耀州窑陈炉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千年窑火、解锁非遗密码的奇妙之旅。
踏入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瓷器璀璨的年代。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宛如沉默的历史见证者,静静诉说着耀州窑往昔的辉煌。
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细致入微的文物讲解之旅。从一件件古朴典雅的瓷器前缓缓走过,讲解员生动而详尽地介绍着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制作工艺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成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目光紧紧跟随着讲解员的指引,不时驻足凝视,试图从这些古老的器物中,捕捉到千年前匠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智慧的光芒。
在讲解员讲述下,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耀州窑发展史。它始于唐代,彼时如初升星辰崭露头角,瓷器初具特色;宋代达鼎盛,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成北方青瓷代表,畅销国内外;元、明、清发展跌宕,金后烧造中心东移,元末明初窑场转至陈炉,明代陈炉成核心。虽历经变迁,窑火未熄,工匠传承创新,让这连续制瓷1400余年的窑口辉煌至今。
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实践团成员们深感收获颇丰,但心中的求知欲望却愈发强烈。随后,他们有幸与副馆长王馆长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座谈。座谈会上,成员们积极踊跃地提问,将焦点聚焦在了陈炉窑这一耀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上。
实践团带队老师提问问到古代陈炉窑烧窑如何精准测温,王馆长称匠人发明了火照、药筋子等独特测温工具来把控窑温。另一成员询问制瓷工艺,王馆长介绍不同时代工艺不同,如金元简笔刻花、明代白地黑花、清代香黄釉与特色青花瓷,让同学们感受到其发展脉络。
交流座谈会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耀州窑陈炉博物馆之行,让他们对耀州窑和陈炉窑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价值。他们将把所学所感带回校园传播,助力非遗传承,也期待未来继续探寻中华文化,让千年窑火在新时代更绚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明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