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刘鑫、张哲哲、宋兆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于7月24日上午9时25分在革塘坝社区开展以“红星闪闪育童心”为主题的特色思政课,通过生动的红色故事与历史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课程伊始,志愿者路驭喆老师以“鄂西烽火故事会”为切入点,讲述了恩施这片红色热土作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背景,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后编入红二方面军)在此孕育壮大的发展历程。路驭喆老师重点讲述了朱玉庭将军的生平事迹,从1930年他参加游击队开始,到土地革命时期参与反“围剿”和长征,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军队建设作出的贡献,用鲜活的人物故事拉开了孩子们红色教育的序幕。
孩子们聚精会神,当听闻朱玉庭将军在长征中克服困难重重、英勇作战的事迹时,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不时举手提问“陷入困境的时候,将军会不会害怕?”“他们是怎么渡过难关的”。路驭喆老师耐心解答,通过展示革命根据地图片、模拟侦察兵任务等互动形式,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岁月的艰辛与革命先辈的勇敢。在“红星闪闪育童心”的特色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红色精神、聆听老兵故事等沉浸式环节,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把红色基因“种”进心田。
志愿服务队队员龚圣熙表示:“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能够将学到的红色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看到孩子们对革命故事的好奇与向往,我们明白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让孩子们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成长,这也是我们三下乡服务社会、践行使命的意义所在。”
此次课程以“家门口的红色基因”破题,让革命精神从“史料”变为“种子”,既填补了留守儿童暑期红色的教育空白,更探索出高校思政实践与基层社区共建的新路径,本次课程还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了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国家的认同感。在未来,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也将会继续开展红色主题课程,让红星的光芒永远照亮童心,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