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水港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资源长期不足,当地14岁以下儿童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难以获得课外学习与兴趣培养资源。基于此,本实践通过“心理疏导+安全防护+能力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让孩子们接触多元知识与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2025年7月14日,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琼”芽童行队在海南省澄迈县东水港小学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非遗文化为纽带,通过多元课程为当地14岁以下儿童搭建心灵守护桥梁。
图为南京审计大学“琼”芽童行队在东水港小学大门合影
非遗文化课作为情感联结的起点,聚焦海南本土文化传承。团队成员系统讲解海南及中国非遗文化,重点解读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历史脉络、琼剧的情感表达特点,以及扎染工艺中“留白与包容”的文化寓意。
图为张杰向同学们讲述海南非遗的传说与故事
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举手提问,在了解家乡文化的过程中,归属感悄然增强。
扎染创作活动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课上,队员详解布料选择、扎结手法和染色原理;
图为蔡笃敏开展扎染创作指导课
实践环节,引导孩子们从复制传统图案到自主设计“情绪扎染”作品。有的孩子用缠绕松紧度表现情绪紧张程度,有的以色彩搭配具象化内心状态,创作成为他们情绪释放的独特出口,一件件充满童趣与个性的扎染作品逐渐成型。
图为同学们动手创作扎染作品并展示1、2
心理健康教育采用认知与互动双轨模式。理论课围绕“情绪认知与管理”,讲解青少年常见情绪的产生原因与表现形式;
图为黄绮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
“情绪魔法罐”游戏课上,孩子们随机选取情绪罐子,通过表情、动作或情景表演演绎情绪,其余同学猜测类型。互动中,孩子们的情绪识别能力得到提升,表达心理门槛有效降低。这一环节既是对扎染创作中情绪表达的延伸,也为文化浸润提供了心理支撑。


此次系列活动以文化认知为根基、创作实践为路径、心理引导为核心,形成 “文化浸润 — 情绪表达 — 认知提升” 的完整闭环,既传承了非遗文化,又守护了儿童心灵,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静妍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