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黄俊杰 毛嘉惠 严乐怡)“知行合一,乡遇未来”,当“知行乡遇”三下乡团队踏入岳阳县游港村,这场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便成为一堂深刻的“知行大课”,让团队成员对乡村发展有了全新认知。
直播助农:科技赋能的乡村突围
图为村干部介绍农产品
在游港村,90后总支书记胡桂明带领团队打造的直播电商模式,颠覆了团队成员对乡村产业的想象。手机成“新农具”、直播变“新农活”,每周固定时段开播,免费为村民推广土货,搭建起城乡供需的“高速路”。看着团队为保障售后,构建15天退货机制,联动物流实现高效配送,又通过经验交流打破“单兵作战”局限,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直播助农不是简单的销售行为,而是用科技力量重塑乡村经济生态——让“种的人种有所依”,更让乡村文化、“和美乡村”形象借由产品传播出圈。村民结账时的喜悦,是科技赋能最生动的注脚,也让团队成员明白,数字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善用新工具、开拓新场景。
产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
图为农作机器在田间运作
游港村辣椒基地的轮作实践,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写下注脚。面对连作障碍,通过开荒扩种、年际轮茬,平衡地力与收益,探索“用地养地+持续收益”模式。这让团队成员意识到,乡村产业规划不能只看眼前收益,更要算好“长远账”——守护土地根基,才能让特色种植持续造血,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基石。这种对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双重遵循,是乡村产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乡村振兴:机遇与挑战下的实干突围
图为村干部介绍直播模式
游港村发展的“一体两面”,让团队成员看到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政策支持、区位优势、干群同心,是发展的底气;但村干部能力提升、规模化经营、品牌保护等难题,也客观存在。而团队“未来三年带动三千人就业”的规划,又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实干路径——以闲置土地为支点,以产业带动为杠杆,撬动老乡们的“红火日子”。这让我们懂得,乡村振兴不是空谈愿景,而是要在机遇与挑战中,一步一个脚印地“闯”与“干”。
走出游港村,“知行合一”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化作直播镜头里的土货、辣椒基地的轮茬、村干部奔波的身影。这场实践让团队成员明白,乡村振兴需要科技赋能的创新、产业规划的长远、实干突围的韧性。作为“知行乡遇”的一员,我们愿成为乡村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更期待成为参与者、助力者,让更多“游港村故事”,在知行合一中绽放光彩,共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俊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