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潍坊传统风筝在新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7 月 7日至 14 日,合肥工业微电子学院实践团队深入山东省潍坊市,探寻潍坊风筝的文化密码。团队以“潍坊传统风筝在新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全面了解潍坊风筝文化,为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青年视角的建议。从潍坊风筝的制作到采访非遗传承人和文旅局主任,从参观博物馆到走进风筝制造企业,用青春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图为队伍在合肥工业大学出发前合照
首站探访:杨家埠非遗传承人杨红卫老师工作室
团队首先来到杨家埠,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杨老师是杨家埠潍坊风筝和杨家年画第十五代传承人,团队借此机会近距离感受风筝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与传承创新之路。走进杨红卫老师的工作室,琳琅满目的风筝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蝴蝶凤凰齐展翅,祥龙孔雀竞吉兆。杨老师介绍,潍坊风筝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时期,鼎盛于明清,与天津、北京风筝并称为中国三大风筝流派,以造型优美、选材讲究、扎制精巧、放飞平稳而闻名。杨老师认为,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风筝制作技艺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兴趣不足、制作工序繁琐耗时等。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投入到各种非遗活动中来,同时,她也表示手艺人应当沉得下心,戒骄戒躁,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淘尽黄沙。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杨红卫师傅
合工大团队也动手实践了风筝的制作,体验了什么是“扎糊绘放”四艺,深入探索了潍坊风筝的文化密码。在杨老师的教导下,团队成员高质量地完成了削竹子、定型烤弯、扎风筝,学生们更是将合肥工业大学的校徽绘在风筝上,象征着合肥工大的工业精神承载每一个工大学子的梦想,使其自由飞翔。
图为团队成员亲手制作绘有合肥工业大学的传统风筝
杨老师和她的工作室也将现代元素与传统风筝技艺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代审美的风筝作品。例如,与华莱士、宝马等现代元素加入风筝制作,把动漫形象、流行文化融入风筝造型,开发出的文创风筝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运用新型材料,既让风筝更加轻便耐用,提高放飞性能,又可以防止褶皱,增强面料的韧性。“非遗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文旅专访:就风筝的高质量发展采访寒亭区文旅局
7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赴潍坊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潍坊市寒亭区文旅局采访刘健老师。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寒亭区非遗科主任刘健
刘健表明,文旅局主要是从政策上支持、引导传承人去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近年来,也出台了促文旅融合各质量发展意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金上的扶持,从而保证了非遗传承的良好培育环境。
潍坊文旅局一直致力于宣传、教育和传承非遗传统和特色文化。春季,董宇辉主播,和潍坊市局合作,在寒亭杨家埠大观园组织直播,带货宣传潍坊风筝和杨家埠年画等非遗项目,效果显著。7月7日,潍坊市文旅局长联系了王清林老师,也开展了潍坊风筝文化普及的直播,直播间人数达到数十万人,具体推荐了以风筝年画为代表的非遗产品,很受大众欢迎。寒亭区的文旅局也是在活用短视频等平台抓住年轻人的眼球。 每年春天,潍坊文旅局都会组织风筝年画艺术节,也是宣传以这个风筝和年画为媒介,进一步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对于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更是会开展非遗进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组织传承人到相关学校,给非遗学员做文化活动,包括年画,风筝,玩具,这些容易上手。
图为团队与刘主任探讨潍坊风筝在新时代下如何传承与发扬
通过对刘老师的采访,团队成员深刻了解到潍坊政府对传统非遗的热切重视,以及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自信。同时,潍坊人民的热爱和自信将会让潍坊风筝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深入民间:参观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并开展问卷调查
馆内最让人惊叹的,是风筝从“工具”到“艺术”的蜕变轨迹。从古代用于军事侦察的木鸢,到明清时期扎制精巧的沙燕、龙头蜈蚣,再到如今融合了现代材料的创新风筝。
馆内还有具体介绍风筝和飞机原理的场馆,进一步升华主题,人们对天空的梦想与追求。VR场馆独具特色,通过VR能清晰看到先民们如何用智慧将一根线、几张纸玩出了万千花样。那些布满细腻彩绘的传统风筝尤其动人——沙燕翅膀上的牡丹象征富贵,鱼尾纹里藏着吉祥寓意,每一笔色彩都是对生活的热忱注解。
在参观期间,实践团队惊喜地发现,有青少年志愿者主动挺膺,担任起讲解的大任,绘声绘色地向各地游客展示潍坊风筝。孩子们从心底产生的文化自信是潍坊最缤纷的底色,更是潍坊风筝闻名于世的文化密码。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问卷调查
企业走访:探寻风筝市场前景和工业化生产的优势
当团队来到永健风筝生产基地时才了解到,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并便于放飞,现代的风筝从材料到工艺都有很大的不同。潍坊风筝占全球风筝市场的75%,年产值达20亿元。其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迪士尼、沃尔玛、茅台等品牌合作定制广告风筝。同时还能将杨家埠木版年画元素融入设计,形成“空中风筝、落地年画”的特色。
工厂经理也向团队介绍了不同样式的风筝,以及各自的优点。关于风筝消费旺季,她则告诉团队成员冬春两季销量最多,气候适宜,可见风筝的市场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的。团队成员还经采访得知,除了裁剪和组装,工业化生产的风筝以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越来越多的机器被用于风筝的制作。即便是不能依赖机器的流程,工厂也选择了工人机器相结合的生产线。
关于售货渠道,经理则表示电商平台的购买量占比较大,因为潍坊风筝已经在本地普及全面,基本没有线下订单和批发。如今,工厂也选择开设官方的自媒体账号,在短视频平台积极宣传潍坊风筝,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粉丝群体,拓宽了“老客带新客”的商业模式前景。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永健风筝生产基地经理
此次实践,不仅是“非遗新生力,守创传新机”理念的深度践行,更是一堂青年学子扎根乡土、读懂中国文化的鲜活课堂。团队系统梳理的“潍坊风筝可持续生态闭环”(守成-统筹-拓新三维一体),为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传承驱动型”非遗保护范式提供了宝贵样本,也彰显了合工大学子以专业智慧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用青春脚步丈量时代责任的使命担当。这段“纸鸢”载梦的旅程,终将化为助力文化根基更牢、创新边界更宽、青年力量更盛的文化新生智慧。
撰文|陈其中
图片|张弛,冯金戈
审核|吴炳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炳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