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知音”黔行推普实践队:推普黔乡入润民心 赓续红脉育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23 12: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福娜   阅读 68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杨福娜)为有效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事业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贵州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加大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近日,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知音”黔行推普实践队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学院),奔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困牛山红军学校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推普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在困牛山红军学校合影 贵州师范学院 魏快 摄

北有狼牙山,南有困牛山。困牛山是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境内诸多山中的一座小山,它的南、西、北三面有黑滩河环绕,山谷幽深,悬崖璧立,极为险峻。1934年10月,红六军团进入贵州省石阡县甘溪地域,陷入敌军24个团的重围之中。红六军团战士“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义无反顾跳下了几十米深的悬崖。从此,困牛山红军壮举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

活动伊始,“知音”黔行推普实践队的队员们邀请到了困牛山红军壮举目击者后代、困牛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国玉,对她进行了深入采访。她表示:“红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意义重大,语言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困牛山村的普通话推广进程比较缓慢,村民用方言交流的习惯较为常见,而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有人能让我们自己的人把困牛山村的红色故事讲出去,把村里产业带起来,所以我们将这一目光落在了困牛山红军学校的孩子们身上,希望他们讲好困牛山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这个地方。”

图为实践队采访张国玉 贵州师范学院 魏快 摄

针对这一现象,实践队的队员们为困牛山红军学校的孩子们制定了一套符合当地特色的普通话推广课程。团队成立了实践教学组,将当地红色革命故事作为主线,分别设计了“小小解说员”“小小红领巾”两个兴趣课程和一个红色故事讲解基础训练课程。兴趣课程针对普通话基础较好及愿意讲困牛山故事的孩子,红色故事讲解基础训练课程针对“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的孩子,课堂上实践教学组队员从困牛山故事引入,让孩子主动讲、补充讲、讲完整,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普通话交流和讲述能力,其次针对声韵母、平翘舌、调值和日常用语的基础训练来让孩子们从中学方法、塑自信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困牛山红军学校的孩子上“小小讲解员”课程 贵州师范学院 魏快 摄

图为实践队与困牛山红军学校的孩子共同演绎红色舞台剧 贵州师范学院 胡炯瑶 摄

图为实践队在困牛山红军学校举办“典耀中华 书香四月”诵读大赛 贵州师范学院 李梦霏 摄

困牛山红军学校一年级的白景行说:“我很喜欢听爷爷讲红六军团的故事,但是自己总是讲不清楚,这次哥哥姐姐们教我怎么用普通话讲好,我学到了很多方法,希望以后成为一个真正的解说员去给其他人讲红六军团的故事,让更多人来困牛山。”

经过实践队的普通话训练课程,困牛山红军学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让以前许多“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的孩子越来越自信的与他人交流,让更多的孩子主动讲好困牛山村的故事,为困牛山红军学校营造了“人人愿说普通话,人人会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给当地推普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与困牛山红军学校孩子在户外开展红色游戏 贵州师范学院 魏快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福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