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王玉颖 武洋)近日,河南大学“红旅助学”实践队踏访中原抗战重要战略支点——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竹沟镇。团队成员以传承和弘扬“竹沟革命精神”为主线,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青春对话烽火岁月,在新时代传承“竹沟精神”的血脉基因。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7月11日,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之际,团队成员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展馆里泛黄的报纸、锈蚀的子弹壳、带着洇墨痕迹的密电手稿等,静静诉说着中原抗战的壮烈史诗。抬头瞻望,刘少奇、李先念两位同志的雕像赫然伫立,他们身姿挺拔,英气中尽显果敢与坚毅。走进刘少奇同志的故居,墙垣上弹痕斑驳。队员们轻轻触摸院子里见证历史的石榴树,在刘少奇同志起草文件的油灯前驻足沉思。思绪悄然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眼前仿佛浮现出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 —— 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艰难困苦中坚守,那份英勇无畏、矢志不渝的奋斗姿态,正是竹沟精神最鲜活的注脚。
图为队员瞻仰刘少奇、李先念两位同志的雕像
图为队员在石榴树旁驻足
缅怀革命英烈,筑牢信仰根基
12日,实践队来到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842块花岗岩砌成的纪念碑巍然矗立,“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九个大字如血如火。队员们俯身擦拭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英烈墓碑,在殉难者名录的墙前鞠躬默哀。“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队员们慷慨激昂的朗诵声穿透竹林,向英勇无畏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图为标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图为队员在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鞠躬缅怀
图为队员们在竹沟革命纪念碑前合影
九旬老兵忆烽烟,家国情怀薪火传
13日,实践队拜访了当地一位老兵。“为啥参军呀?——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93岁的抗美援越老兵拍案而起,为队员们重现1967年的空战场景。“敌机6架扑来,咱们用高射炮打落4架!”老人颤抖的手高扬,语气中满是自豪。队员们的心也跟着老人的讲述一上一下。拜访过后,团队成员不禁感慨道:“当课本里的历史变成老人眼里的泪光,才真正读懂‘一寸山河一寸血’。”
图为抗战老兵讲述抗美援越的峥嵘岁月
红色信使播火种,青春接力续荣光
15日至16日,实践队踏上了归途。队员们把寻访所得的“竹沟烽火记忆”,打磨成“行走的思政课”,讲与家乡孩童。青砖弹痕的往昔,在孩子们画笔下化作硝烟战场;《竹沟民谣》的旋律,凝成童声合唱。当少先队员仰脸追问“石榴树结果时,烈士们看见了吗?”,一场跨越八十余载的精神对话,于此悄然定格。
图为队员向孩子们分享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的感悟
七日红土烙印,沉淀为青春最厚重底色。当竹沟的山风拂过孩子稚嫩的面庞时,革命者的呐喊仍在竹海回响。从当年的抗战指挥部到今日的新时代讲堂,从初燃的中原星火到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河南大学青年学子正将“竹沟精神”,淬炼成挺膺担当的青春脊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玉颖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