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唐翎双)7月10日至16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医起童行”实践队奔赴广东四会,开启了一段知行合一、多元并进的实践征程。七日光华,他们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服务,以青春之姿探索中医药守护安康、启迪未来、赋能基层的生动路径,谱写了一曲融汇求知、传承、服务与创新的青春乐章。
一、妇幼保健院:见习护妇幼,医者筑安康
7月11日至14日,“医起童行”实践队在四会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系列调研活动,聚焦胎心监护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行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
首日上午,两名队员在资深产科医生指导下,深入产科门诊,全程参与诊疗流程。 他们通过见习医生问诊、亲手为孕妇测量胎心、实时记录监护曲线,将“跟诊、实操、调研”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深化对胎心监护的理解,并同步收集了宝贵的临床数据。
同日下午,队员们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这一主题,结合上午收集的胎心监护临床数据,围绕AI辅助诊断效能、数据分析效率、技术接受度及当前挑战等核心议题,对多名妇产科医护人员展开深度访谈,旨在真实呈现AI技术在基层妇幼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需求,获取宝贵的第一手信息。
▲图为队员跟随医师见习与深入调研。 李海婷 供图
在后续几天的调研中,实践队持续深化前期主题,将数据收集范围拓展至更多临床场景。队员们围绕胎心监护操作中的具体细节与医护人员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更多临床案例,分析AI技术在基层医疗的实际应用潜力。通过持续的观察、实操与访谈,实践队不断充实调研内容,为深入理解基层妇幼保健的实际需求与技术发展路径积累了详实依据,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践洞察的双重深化。
▲图为队员们与指导医师合影留念。 林琰 供图
二、四会市文化馆:义教润童心,中医筑未来
岐黄药香沁盛夏,中医薪火启新程! 7月11日至1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医起童行”实践队携手四会市文化馆,在文化馆内成功举办“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暑期研学营”。
为期四天的活动精彩纷呈,以“医学+工科”跨界融合与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改变青少年对中医的刻板印象,引领孩子们在趣味探索中解锁古老中医的智慧宝库,在心中悄然种下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本次研学营精心设计“传承、体验、活力、创新”四大主题,每日一课,主题鲜明,收获满满。
▲图为文化馆义教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合影。张永帆 供图
溯源经典,探秘养生智慧
研学营首日,课程聚焦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队员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孩子们阐释经典中的基础理论精髓与养生智慧,引导大家从古人视角探索中医药的奥秘。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参与互动问答,在轻松氛围中 沉浸式学习,感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在进行中医药文化义教活动。张永帆 供图
▲图为小朋友在认真听讲。张永帆 供图
巧手匠心,传承古法技艺
次日活动以“中药香囊制作”为主题。队员们系统讲解了常用中药的药性、配伍智慧及其日常保健妙用。孩子们在专业指导下,亲手挑选药材、细致填充、精心包装,制作出各具特色的个性化香囊。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不仅直观理解了中医药“药食同源”、“外治养生”的独特理念,更深刻感受到其贴近生活的实用价值与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队在进行香囊制作实践活动。张永帆 供图
习练导引,体悟身心和谐
第三日,沐浴着和煦阳光,“医起童行”实践队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动静相宜的“中医导引术”文化课。
课上,队员们生动介绍了导引术的历史源流、理论基础及其调和气血、强健体魄、内外兼修的独特功效。随后,队员们现场示范教学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孩子们与家长一同沉浸其中,亲身体验。
在一招一式的习练中,大家不仅领悟了中医“治未病”防病于未然的古老哲学,更真切感受到传统功法舒缓压力、调养身心、修身养性的宝贵价值,身心活力随之焕发。
▲图为实践队在进行导引术八段锦教学。张永帆 供图
科技赋能,智见中医未来
研学营最后一日,“医起童行”实践队将目光投向“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前沿领域。通过生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演示与沉浸式VR互动体验,队员们为孩子们精彩呈现了现代科技赋能传统中医药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胎心监护”应用场景演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AI辅助诊断系统的运作奥秘,及其在提升医疗效率与精准度方面的巨大潜力。
这堂充满未来感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最新脉搏,更深刻领略了古老医学在科技加持下焕发的崭新魅力,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探索中医药智能化未来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在进行中医药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张永帆 供图
本次“青少年中医药文化暑期研学营”的成功举办,是四会市文化馆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化校馆合作、协同推进文化科普与人才早期培养的创新实践。
活动巧妙融合古老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科技,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成功点燃了青少年探索中医药宝库的好奇心与热情,在年轻一代心中厚植了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沃土。
▲图为文化馆义教活动结束后实践队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张永帆 供图
三、四会市本草园——躬耕护药香,问道绘康图
7月1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医起童行”实践队将实践阵地转移至四会市本草园科普实践基地,以“劳动砺行”与“问道基层”双线并进的方式,开启了为期一天的沉浸式实践。
▲图为实践队与村委书记、村长合影留念。张永帆 供图
挥锄护本草,汗润岐黄根
队员们即投身本草园药圃,开展了一场热火朝天的除草护药行动。头顶烈日,队员们分组协作,熟练运用锄头、镰刀等农具,俯身于田间地头,细致清除影响草药生长的杂草。汗水浸透衣衫,泥土沾染双手,大家以实际行动守护珍贵的中药资源,在躬身劳作中深刻体悟“一草一木皆关情”的中医药文化精髓,强化了传承发展的责任担当。这份辛劳,是对“劳动最光荣”的生动诠释,更是对中医药根基的悉心呵护。
▲图为实践队在本草园进行除草护苗活动。张永帆 供图
净扫焕园庭,实践砺匠心
除草过后,队员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园区环境大扫除中。14名队员兵分两路:一组细致清洁一楼客厅及会议室,扫地除尘、归置桌椅、擦拭门窗,恢复公共空间的整洁有序;另一组则专注于队员宿舍区域,清扫门前广场,整理内务,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队员们一丝不苟,默契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本草园的整体面貌。
▲图为实践队在进行本草园基地大清扫活动。卢冰婷 供图
问道村政谋发展,岐黄薪火绘新篇
当日下午,实践队深入访谈了当地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村长),并协同专家团实地参观了本草园。两位基层干部立足本村实际,围绕中医药资源的历史传承、保护现状与活化利用,详细介绍了当地中医药的发展脉络。他们还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阐述了中医药文化在提升基层健康服务水平、赋能乡村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与实践路径。
▲图为专家团参观并聆听实践队介绍本草园。唐翎双 供图
从妇幼保健院的前沿技术探索,到文化馆的岐黄薪火传承,再到本草园的躬身力行与社区调研,“医起童行”实践队七日光华,以多元实践深刻诠释知行合一。
这段融汇专业求知、文化传播与乡土情怀的青春之行,不仅锤炼了队员的实践能力与医者仁心,更以青春之力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基层健康事业注入蓬勃活力,谱写了新时代岐黄学子守护安康、服务社会的动人画卷!
撰文 | 唐翎双 卢冰婷 李海婷
图片 | 张永帆 卢冰婷 唐翎双 李海婷
审核 | 唐翎双 卢冰婷 李海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翎双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