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踏野觅良策 兴乡凝力拓新途—— 广外艺学子探寻乡村嘉产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2 15: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刚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部署要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百炼兴乡”实践队深入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水冚村,开展了系统性的调研工作。团队聚焦清远麻鸡、中华蜂蜂蜜、小耳朵黑山羊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制作宣传片、拓展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条等举措,以实际行动助力水冚村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产品市场化进程,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十四天深耕:以调研锚定产业破局坐标

2025年7月11日至25日,成员们开展了为期14天的深度调研工作。此次调研围绕清远麻鸡、小耳朵黑山羊、中华蜂蜂蜜这三大农产品,从产业现状、市场需求、发展瓶颈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形成了多份具备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这些报告意在为地方政府制定精准的扶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助力村民运用市场化思维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借助大数据分析把握市场动态,扩大销售范围,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切实巩固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特色产业调研:三大嘉产的价值挖掘与实践突破

(一)清远麻鸡: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化破题

成员们的调研工作以清远麻鸡为切入点。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远麻鸡是水冚村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为强化报告的数据支撑,成员们聚焦村内规模最大的清远麻鸡养殖场,通过深入观察清远麻鸡的日常行为习性,与养殖场的两位负责人深入细致交流访谈,记录了详实的相关信息,精心完善了现有销售平台。活动期间,依托完善后的销售渠道,清远麻鸡线上销售额突破 5000 元,直接帮助鸡养殖户增收 3200 元,切实彰显了调研工作的实践成效。

图为养殖场场主丘先生指导实践队成员抓鸡。 百炼兴乡实践队 供图

(二)小耳朵黑山羊:生态价值的经济转化路径

小耳朵黑山羊产业调研是另一重点。该品种以耳朵短小、适应性强为显著特征,肉质细嫩且脂肪含量低,契合现代健康消费需求,是当地 “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的重要抓手。水冚村优良生态为其提供天然生长环境,成员们主动以产业振兴为导向,通过整理养殖档案、研判市场趋势,为小耳朵黑山羊产业纳入地方特色产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与养殖户丘村长深入交流获取了一手信息后实地考察其生活习性,深化了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实践认知。

图为丘村长向实践队成员介绍黑山羊。百炼兴乡实践队 供图

(三)中华蜂蜂蜜:季节性产销的系统破解

中华蜂蜂蜜是调研的第三个核心项目。中华蜂作为中国本土优良蜂种,适应性强、采集能力突出,能充分利用水冚村丰富植物资源,造就了蜂蜜的卓越品质。调研发现,受蜂种习性与花期影响,蜂蜜生产呈显著季节性,形成春秋两季主产周期,这是产业研究的核心方向。成员们紧扣 “产销衔接” 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分析一手资料、汇总市场需求数据、梳理物流适配方案,为构建稳定的中华蜂蜂蜜供销体系提供了针对性发展建议和实践思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记录中华蜂的情况。百炼兴乡实践队 供图

青春赋能:从调研成果到乡村振兴的长效动能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团队成员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纽带,将青春力量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的基层实践场。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以专业知识赋能产业振兴,生动诠释了“强国有我”的时代担当。未来,团队将持续以调研成果为支点,推动“三下乡”实践与“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精准对接——既立足水冚村的特色产业基础,将清远麻鸡、小耳朵黑山羊、中华蜂蜂蜜的产销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一村一品”培育方案,助力构建“镇域统筹、村社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更着眼乡村振兴的全面要求,通过长效化实践机制,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下沉基层,在人才培育、品牌打造、数字赋能等领域持续发力,让青春智慧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金钥匙”。

团队成员始终坚信,在“百千万工程”的纵深推进中,“三下乡”实践不仅是青年服务乡村的桥梁,更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纽带。他们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持续深化“实践—总结—转化”的闭环,助力水冚村在产业兴旺中夯实振兴根基,在生态宜居中彰显乡村韵味,让“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遍田间地头,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图为百炼兴乡实践队合照。百炼兴乡实践队 供图

( 供稿: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百炼兴乡实践队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