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红韵・青春筑边疆 —— 百色职业学院 “红色薪火 青春接力” 实践团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2 10: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桂春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李桂春)七月的百色革命老区,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春的热忱。百色职业学院 “红色薪火 青春接力” 实践团 17 名师生深入那坡县,在者兰村的田间地头与那坡烈士陵园的松柏之间,用红歌传唱、非遗传承、安全宣讲等实践行动,让红色基因在边疆大地焕发新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者兰村活动场地合影

在者兰村的红色课堂上,《国家》《歌唱祖国》《映山红》的旋律回荡在村寨上空。志愿者们手打节拍逐句教唱,孩子们摇晃着脑袋跟拍学唱,村民们也搬来小板凳围坐一旁,跟着熟悉的曲调轻轻哼唱。简单的歌声像纽带,将红色记忆悄然种进每个人心里。

图为志愿者教唱红歌的场景

防溺水安全教育现场热闹非凡。“落水后能拼命挣扎吗?”“竹竿救人要注意啥?” 志愿者抛出的问题刚落地,孩子们便举着小手抢答,答对者拿到棒棒糖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村民们也凑近聆听,十多个实用知识点在问答互动中被轻松掌握,为边境安全筑牢 “防护网”。

植物拓染课堂成了 “自然与艺术的邂逅”。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到村边采集蕨类、绣球花,教大家将叶片铺在白布上,用小锤子敲出花纹。“咚咚咚” 的敲击声中,空白方巾渐渐印上花草纹路,孩子们举着作品四处炫耀。20 多件拓染书签最终汇成一副美丽的者兰非遗相册,成为珍贵的 “文化宝藏”。

图为孩子正在制作拓染作品

农家书屋前,实践团与村民共同制作文化展板。壮族绣球纹样搭配 “民族团结一家亲” 标语,汉文旁标注着壮文翻译,原本空白的展板变成了 “会说话的文化窗口”,路过的老人指着文字给孩子讲解,成了村寨里最接地气的宣传角。

图为众人合作同绘文化展板

那坡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纪念碑庄严肃穆。实践团成员手握自制的小白花敬献于前,三分钟默哀时,风拂松枝的声响仿佛英烈们的低语。听着讲解员讲述守边故事,大家掏出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轻轻放下,洁白花瓣在绿叶间格外醒目,诉说着对英烈的深切敬意。

图为实践团成员敬献小白花

此次实践中,百职学子用歌声传递红色力量,用技艺传承非遗文化,用知识守护边境安全。青春的足迹踏遍边疆角落,实践的成果如星火般点亮村寨,让红色薪火在接力中生生不息,让青春力量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桂春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