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秦紫英 李梓硕)2025年7月3日上午,南宁理工学院“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正式踏上了对“壮锦”这项非遗的探寻。团队成员一路朝着目的地(壮锦的重要传承地之一)宾阳前进。
在前往文创馆的路上,团队成员感受着宾阳古城浓重的文化气息与厚重的历史,一致认为作为壮锦的传承地之一这里很适配。当文创馆的负责人为团队成员打开壮锦文创馆的大门时,五花八门的文创产品,引人注目。成员们观赏了起来:各式各样用壮锦织成的五彩斑斓的壮锦包包、各形各色的玩偶、精致小巧的头绳,别具一格的领带。看着这些精美的东西情不自禁的抚摸了起来,试图通过自己的指尖进一步地感受壮锦传承千年的独特魅力。
图为队员们眼中的充满魅力的文创产品。秦紫英 供图
团队成员感受完这些文创产品,听文创负责人介绍道:“这些文创产品都是由工厂里的残疾人制作而成的。这个文创工厂实际上是一个宾阳县阳光助残基地,宾阳县有2万多名残疾人,他们需要一份稳定的生活经济来源。这个基地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帮扶残疾人就业相结合起来,依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壮锦技艺代表传承人的支持,重点对壮锦项目进行文创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弘扬优秀的非遗文化,有效将传统文化变成手艺经济。”这样不仅能推广壮锦的非遗,更能够保障这些残疾人的就业,一举两得。
图为宾阳壮锦馆残疾织女们制作出的壮锦文创。秦紫英供图
进入到工厂里面,看到各式各样的残疾人辛勤的工作,一件文创产品就是许许多多工人合作而成的,做工复杂且精细……这些纹样都有着丰富的故事,每一针每一线都在诉说着壮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些精美工艺品背后的创作者——宾阳县阳光助残基地的残疾匠人们,他们用双手,将丝线编织成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也在编织着自己的人生新篇章。耐心细心的制作,眼神的坚毅,手指间穿梭着的各种颜色的织线,各式各样的壮锦最后渐渐构成了美丽而独特的文创产品。
通过这次参观,团队成也体会到了壮锦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更坚定了想要把壮锦传承下去决心和毅力,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壮锦的美丽,将这份非遗传承下去。如今壮锦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除了广西当地部分中老年人,大多数年轻人对壮锦了解不多,缺乏兴趣。但这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对壮锦有深入了解后,让原来对壮锦不为了解,也不太感兴趣的团队成员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要深入了解。
傍晚,“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在文创馆前留下合影。身后便是千年壮锦的瑰丽身影,这幅合影时刻提醒团队成员要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壮锦会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如今,许许多多的人正将所见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壮锦数字博物馆、开发年轻化文创产品、策划非遗研学路线…只要用心传承,壮锦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定能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正如说:"守正创新,活态传承,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努力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图为“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在宾阳壮锦文创馆的合照。秦紫英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梓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