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靛蓝印夏”实践团:探秘非遗技艺,走进广西乳泉酒业感受千年酒香

发布时间:2025-07-22 00: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覃炜   阅读 2.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覃炜、张铭龙),2025年7月18日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感受中华传统酿造技艺的独特魅力,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靛蓝印夏”实践团一行,前往位于桂平市的广西乳泉酒业有限公司南木厂区,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乳泉井酒酿造技艺进行了专题调研学习。

广西乳泉井酒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闻名遐迩,其酿造技艺凝聚了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是广西重要的饮食文化瑰宝,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实践团深入乳泉酒业核心产区,旨在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探寻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融合发展的奥秘。

在黄助理的热情接待和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先后参观了传统酿造车间、陶坛储酒库、乳泉留醉观酒长廊&VIP封坛区、生态陈化广场、调酒车间、包装车间等地。成员们兴致盎然地观察了乳泉井酒酿造的关键环节,了解到乳泉井酒的核心工艺源于“浓香老五甑法”,采用小窖发酵、融合“老窖发酵、跑窖循环、双轮底发酵”等传统技术,注重“以窖养糟、以糟肥窖”的生态循环理念。酿酒原料选用优质糯红高粱、小麦制曲,辅以中国八大名泉之一的乳泉古井同系水源酿造,因水质清冽甘甜,富含钾、钠、钙等矿物质,赋予酒体独特柔顺口感。酒厂内弥漫的浓郁酒香、匠人们专注的操作场景、一排排历经岁月沉淀的酒坛,都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传统酿造技艺的严谨与匠心。

图为黄助理在酿造车间讲解酿酒原料。任馨懿 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特别聚焦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成员们不仅亲历技艺,详细了解了乳泉井酒“18521”工艺体系(18道生产工艺+5大品质基石+2大稀缺法宝+1脉匠心传承)。还积极对话传承,与黄助理深入交流,探讨技艺传承挑战、年轻人才培养以及传统工艺标准化与现代科技辅助管理融合等议题。同时,通过参观企业展示馆进行文化溯源,对乳泉井酒自宋绍兴十二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深厚底蕴及其获得的“广西老字号”等称号,进行了系统学习,深化了对非遗文化价值的理解。通过专业指导下的品鉴体验,亲身感受了乳泉井酒“浓头酱尾”的风格与“窖香优雅”的特质,深刻领略了非遗技艺赋予产品的灵魂魅力。

图为成员们与黄助理在会议室深入交流。郗康蕾 供图

黄助理表示,作为非遗项目生产性的保护示范单位,企业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致力于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非常欢迎高校学子的到来,认为青年一代的关注和参与是非遗传承生生不息的重要动力。

此次深入广西乳泉酒业生产基地的调研活动,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靛蓝印夏”实践团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沉浸式学习机会。成员们不仅直观领略了乳泉井酒非遗酿造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更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宣传和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为团队于生态陈化广场合影留念。任馨懿 供图

“这次调研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活’的文化遗产”一位实践团成员感慨道,乳泉井酒酿造技艺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部流淌的桂平历史和文化。实践团的成员们将把所见所闻所学带回学校,通过我们的视角和平台,讲好非遗故事,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覃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6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