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阿依西古丽),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 月 13 日,苏州大学 “寻・访” 实践团走进常州青果巷,通过实地探访唐荆川纪念馆、周有光宅等地标建筑,探寻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大运河作为“民族团结纽带”的历史作用,为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提供鲜活的地方素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青果巷,常州古老街巷之一。这条依傍京杭大运河而兴的千年古巷,不仅是运河文化的鲜活载体,更藏着党建引领下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为实践团探寻运河文化、党建与民族团结的关联提供了绝佳样本。
青果巷的一砖一瓦都浸润着运河文化的气息。实践团成员在探访青果巷时发现,古巷的建筑既有江南水乡的精巧灵动,又融入了南北各地的建筑元素。作为运河畔的重要商埠,历史上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商人、工匠和文人。他们在此经商、定居,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习俗,经过长期交融,形成了青果巷独特的文化风貌。这种多元文化的共生,正是早期民族团结的真实写照,也为运河文化注入了丰富内涵。
在青果巷的文化脉络中,除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流淌着多元交融印记,历史人物留下的精神遗产同样值得探寻。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周有光宅。周有光宅位于青果巷老礼和堂。走进宅内,仿佛能感受到这位 “汉语拼音之父” 在此生活时的气息。他在汉语拼音领域的卓越成就,让汉语学习变得更为系统、便捷,极大地降低了各族群众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有力促进了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而这,不仅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更从文化层面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图为青果巷周有光宅简介 徐冰冰 供图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坐落于青果巷贞和堂的唐荆川纪念馆。纵观荆川先生一生,身处嘉靖乱象,却品行端方、刚正不阿,无论仕途顺利与否,皆以济世为念。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唐荆川纪念馆时了解到,作为一名抗倭英雄,唐荆川率领海军攻打倭寇盘踞的崇明一带,在海上歼敌1300多人,击沉贼船13艘,缴获无数,取得抗倭历史上少有的大捷。唐荆川炽热深沉的爱国情怀,使实践团成员深受激励。聚焦新时代,党建力量在青果巷的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工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钟楼区通过举办荆川文化节,讲述唐氏家族实业报国、兴办教育、赈灾救民的爱国故事,使文化元素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图为“寻·访”实践团在青果巷的合影。 苏茹欣 供图
此次青果巷之行,实践团成员在唐荆川纪念馆与周有光宅的探访中,深刻认识到运河文化是党建与民族团结的天然纽带。而党建的引领,让这份文化纽带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也为实践团进一步研究三者关系提供了生动范例。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大运河文化的探索,更是对新时代青年责任与担当的践行。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化了对运河文化、党建与民族团结的认知,更激发了他们以青年之力传承文化根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 阿依西古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阿依西古丽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