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支点人生”支教团江苏徐州分团第九日教学活动在徐州丰县王沟镇赵庄小学顺利展开。
航天科普 叩问苍穹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名字吗?”
“东方红一号!”稚嫩的童声带着自豪,响亮地回答。
航空航天科普课上,王子阳老师将中国航空航天波澜壮阔的征程娓娓道来。从《东方红》的旋律首次划破长空,到“嫦娥”“祝融”相继揽星九天,孩子们聚精会神,沉浸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
王老师生动形象的“天体演示”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在讲解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王老师化身“月球”,以同学们为中心“旋转”,通过身体朝向的变化,清晰地揭开了“月背不变”的奥秘。
在这历史与科学交融的课堂上,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更用宝贵的航空航天精神滋养着祖国未来的花朵。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仿佛映照着中国航空航天更加璀璨的前路。
图1:王老师在上航空航天课
“火箭”升空 理想飞扬
承接航空航天的主题,张钧清老师在实践课上带领同学们制作了水火箭。从分组协作制作箭体,到齐心协力调试发射架,怀揣着对蓝天的向往,孩子们不断尝试,终于迎来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
扳机扣动,“嗖——!”水火箭如一支穿云利剑,直冲云霄!刹那间,欢呼与掌声雷动。大家的目光追随着火箭在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心也随之飞翔。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这枚向上腾飞的小小火箭,承载着孩子们最纯真的理想,也凝聚着老师们最真挚的爱与期许。愿这冲天的力量,激励孩子们勇敢逐梦,奔赴星辰大海。
图 2:张老师带学生制作水火箭
在角色中,听见自己的声音
竺老师的戏剧课,是心灵的破茧。孩子们在模仿与扮演中,怯生生地触碰愤怒、喜悦与勇敢。当细小的声音因角色而清晰有力,“表达的勇气”悄然生长——这是离别前最珍贵的礼物。
图 3:竺老师在上戏剧课
水色晕染,封存心灵印记
马老师的水彩笔,引导情感流淌。清水与色彩交融,晕染出欢笑、友谊与朦胧的离愁。每一幅独一无二的画作,都是孩子们“心灵的地图”,成为珍藏这段时光最私密的信物。
图 4:马老师的水彩课
用共同印记,筑起临时的“家”
师生合力,将画作、手作、寄语缀满空间。这精心装扮的教室,不再只是房间。它是“情感的容器”,是这段短暂相聚凝结的“温暖家园”,无声诉说着共同的故事。
图 5:同学们画完画以后的合影
告别准备:以仪式,珍重道别
核对流程,整理作品,细语练习……每一份用心准备,都在为明日积蓄力量。离愁在空气中弥漫,但行动本身已化作庄重的仪式感——学会好好道别,是成长的必修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