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安徽农业大学青春筑梦实践团队赴黄山歙县郑村镇四月乡村中国供销主题园开展实践活动,深入考察现代农业科技馆与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实地感受智慧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探访这座充满未来感的现代农业科技馆与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一、现代农业科技馆:科技重塑农业生产方式
在四月乡村现代农业科技馆,团队成员目睹了高科技农业的崭新图景。在负责人的介绍下,了解到该馆摒弃传统耕作模式,运用多种前沿技术实现精准种植与环境控制。
▲图为负责人为实践团讲解科技馆现状场馆配备精密环境监测系统,无论外界严寒酷暑,馆内始终生机盎然,确保各类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实现全年稳定产出。对于立体空间的利用,场馆采用了立体栽培、升降式栽培、抱柱栽培、大螺旋栽培等技术有效拓展垂直空间,显著提升单位面积产量。馆内还广泛应用气雾栽培、水培种植及复合果菜栽培等无土栽培模式。气雾栽培使作物根系悬空于营养气雾中高效吸收养分;水培清晰展示根系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态;复合栽培则实现空间与养分的高效协同利用。这些技术不仅节水高效,更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
▲图为科技馆内环境监测系统
▲图为立体种植方式
该科技馆不仅是高效生产空间,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科普平台,它直观展示了现代农业摆脱自然束缚、实现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的无限可能。
二、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智慧科技融入大田生产
如果说科技馆展示了农业的“未来形态”,那么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则呈现了智慧农业技术在规模化大田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田间部署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能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需求,通过管道和滴头将水肥精准、均匀地输送至作物根部,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基地全面接入“物联网系统”。遍布田间的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苗情、虫情及气象数据,为科学种植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图为基地肥料设施桶
▲图为基地种植物火龙果
三、实践感悟:科技兴农,青年担当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安农学子提供了深入了解智慧农业的宝贵机会。团队成员表示,在四月乡村的所见所闻,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科技兴农”实践课,更是一堂鲜活的“乡村振兴”思政课。
活动主题“青力青为助三农,科技兴农展担当”深刻反映了学子们的心声。他们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农业人才,肩负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任。未来需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勇于实践创新,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广袤乡村,努力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掌握先进科技的新型人才,为破解“三农”难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于科技馆前合影
结语:四月乡村之行虽已结束,但安农学子服务“三农”、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正扬帆起航。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展现青春担当,共同描绘中国农业智慧繁荣的新图景。
撰文 | 周泳孜 吴纪冉
图片 | 汪牧夏 周婷婷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周泳孜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