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山匠心·同韵共学”民族团结实践团赴乌鲁木齐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7 19: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艺峰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山匠心·同韵共学”民族团结实践团于2025年7月赴乌鲁木齐市开展“非遗里的团结密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深入文化场馆、街区社区,探寻多民族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讲好非遗中的民族团结故事。

疆博中探非遗脉 匠心传团结薪火

实践团成员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重点围绕“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等特色展区展开调研。通过细致观察维吾尔族刺绣、民族乐器等非遗实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非遗技艺的工艺特色、地域分布及历史演变轨迹。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与博物馆游客围绕非遗认知与接触、非遗传承现状与挑战及非遗创新与发展等内容展开交流,就如何通过非遗调研进一步挖掘民族团结元素、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木卡姆承非遗情 艺韵续团结深情

实践团赴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开展专题调研,艺术团梅鹤腾主任带领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艺术团演出场地,详细介绍了木卡姆艺术的发展历程、传承体系及创新实践,并强调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纽带作用。

随后,实践团成员现场观看了大型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该剧通过一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数字博物馆的开放,生动再现万桐书当年的艰辛历程。期间,团队成员古丽米热·艾山对国家二级演员贾倩倩等参演该剧的老师进行了采访。老师们分享了在木卡姆艺术表演、传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木卡姆艺术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记忆馆藏非遗韵 丹心铸团结脊梁

实践团走进乌鲁木齐市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老兵公益时光记忆馆,在馆长许国平陪同下参观了馆内各展区,直观了解到新疆非遗文化的多元魅力,同时感受了馆内红色文化与老兵故事的深厚内涵。团队成员刘笑雪感慨道“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的付出与奉献。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在交流中,古城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岚表示,社区始终将推动非遗传承与记忆馆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切实推动“文化润疆”战略在基层落地。许国平馆长则介绍,馆内通过日常技艺体验、节日特色活动等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同时将非遗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活动,以文化传承促进民族团结。

大巴扎融非遗旅 匠心聚团结技艺

实践团走访新疆国际大巴扎,探寻非遗与文旅融合路径。大巴扎景区综合服务中心苏雪璐副主任为实践团详细介绍了大巴扎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

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深入大巴扎街区,对各类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近距离接触了艾德莱丝绸、喀什银器及手工皮雕等多项非遗技艺。

期间,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传承人王革老师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新疆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从事剪纸非遗传承工作的心得体会。

课堂上传非遗艺 童心筑团结希望

实践团联合天山区团结路街道团工委,在中泉街南社区开展了“非遗里的团结密码”非遗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新疆多民族非遗文化魅力,厚植民族团结情谊。团队成员吴玉珍讲解了艾德莱斯丝绸、维吾尔族土陶等新疆特色非遗项目,结合实物展示与互动问答,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到了非遗魅力。

实践环节中,团队成员穆拉迪力·图拉洪为小朋友们示范了基础剪纸技巧,各族小朋友们拿起彩纸与剪刀,在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剪出了形态各异的图案。一张张彩纸在小手中变换模样,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分组创作时,各族小朋友合作完成民族团结主题剪纸作品,呈现了各民族互帮互助等温馨场景。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系统性调研与沉浸式实践,不仅深入梳理了新疆多民族非遗的传承脉络与活态实践,更以实际行动促进了文化互鉴与情感交融。

实践团负责人吴艺峰表示:“下一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报告与传播作品,持续讲好非遗里的民族团结故事,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艺峰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