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日7月17日讯(通讯员 罗歆玥 李文杰)7月8日,炎炎夏日中,荆州梅槐社区“爱心托管班”内却涌动着环保求知的清凉活力。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学院“青芒义行”志愿服务队精心打造的《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小卫士》主题课程在此开讲。主讲志愿者罗歆玥以青春热情和专业素养,引领社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生动的环保启蒙之旅。
图1为志愿者罗歆玥进行水污染知识讲解
课程伊始,罗歆玥巧妙以“水”为切入点。一张张对比强烈的图片呈现眼前:清澈河流与垃圾缠绕的污水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美丽的河流为何变样?”孩子们的讨论与思考被瞬间点燃。清澈的眼眸里,映出对环境破坏的惋惜,更燃起守护家园的渴望。志愿者顺势点明关键:无序垃圾是污染水源的元凶,而科学分类,正是守护清泉的钥匙。这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明确了行动意义,核心环节——生活垃圾“四分法”讲解随即展开。罗歆玥用通俗语言和生活实例,清晰解读分类标准:“可回收物”是资源重生:洗净的牛奶盒、塑料瓶等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厨余垃圾”是天然养分:菜叶果皮可通过堆肥回归自然。“有害垃圾”需警惕:废电池、过期药品等必须单独处理,避免污染。“其他垃圾”妥善处置:用过的纸巾等归入此类。
互动问答环节的气氛热烈,“摔碎的陶瓷杯属于哪类?”等问题让孩子们积极抢答,知识在轻松氛围中巩固,“四分法”的种子悄然植入心田。
课程深谙实践重要性,精心设计动手环节:
1.“水质监测小侦探”:孩子们化身小科学家,进行简易水质检测。观察试纸在不同水样中的变色过程,“哇,污染好严重!”的惊呼,让环境污染的紧迫性从抽象概念变为真切感受。
图2为志愿者老师进行水污染检测
2.“垃圾分类宣传小画家”:孩子们用五彩画笔绘制主题海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童真宣言跃然纸上。亲手创作的过程,让环保信念得到升华和内化。
图3为志愿者老师和学生一起作画
课程尾声,罗歆玥向“小卫士”们发出有力倡议:“守护家园需人人努力!请把知识带回家,养成分类习惯,当好‘小小监督员’,带动家人一起行动!让每一次正确投放,都为保护水源、节约资源贡献力量!”话音未落,一位红领巾男孩响亮回应:“回家就监督爸爸分类!”这坚定的童声,是环保理念薪火相传的最美证明。
此次青芒义行课堂,远不止知识传递。它以水切入唤醒忧患,系统讲解赋能技能,实践体验深化认知,行动倡议激发担当。它成功:
1.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与操作技能。
2.深化了价值认同:让孩子们理解个人行动(如垃圾分类)对保护水资源、节约资源、守护生态的重大意义。
3.激发了主人翁精神:唤醒孩子们作为“环境小主人”的责任感,引导其从自身、家庭和身边小事践行环保。
4践行了志愿精神:展现了大学生服务社会、传递文明的风采。
图4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进行绘画合影
孩子们的小手准确分拣垃圾,他们推动的不仅是箱盖,更是通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门。青芒义行志愿者播撒的绿色种子,在童心沃土中萌发,终将长成守护家园的绿荫。这绿荫之下,是千万“小卫士”行动汇聚的生态文明力量,是“美丽中国”蓝图中生机勃勃的未来底色。培养这样的环保“小卫士”,正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培育不可或缺的新时代接班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文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