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来临之际,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智能化工等专业的学生们走进宁波碧海供水有限公司和宁波富德能源有限公司,开启了一段“化之匠心”职业探索之旅。
技术攻坚破局,内外协同革新
走进碧海供水的控制室,一块实时跳动数据的电子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全靠工人手动拧阀门?“2011年和浙大中控合作搞自动化改造时,我们的老员工抱着笔记本跟着工程师学编程,手指在键盘上敲得生疼。”技术部严经理的讲述带着温度。从只有初中文化到如今本科团队挑大梁,这家老企业用“外脑+内培”的模式完成了蜕变——就像中控系统从DCS升级到更智能的版本,员工们也在项目里跟着设备一起成长。
而在富德能源的生产车间,甲醇制烯烃的EMTO技术正上演着另一种突破。“用清洁甲醇做原料,每吨产品碳排放比传统工艺少30%。”技术讲解员拿起样品瓶,阳光透过无色液体,映出背后的绿色标语。当学生们看到这套工艺流程图上密密麻麻的创新专利时,忽然懂了为什么面试官会反复问“知不知道行业最新技术”——原来课本里的方程式,真的能变成工厂里的环保密码。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设备仪器。傅雨微 供图
铸造匠心魂魄,培育青年才俊
在碧海的荣誉室,一面墙的奖状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抗洪抢险表彰大会上,满身泥泞的工人捧着证书笑得灿烂;公众号里,检修班王师傅带着油污的手握着扳手的照片,配文是“学历不代表境界”。“我们每年五一都搞技术比武,去年冠军是个专科生,现在带了三个徒弟。”工会负责人翻着活动相册,里面有老技术员手把手教年轻人焊管道的场景,也有党建活动里大家围坐讨论的画面。这种"在奉献里扎根,在实践中打磨"的氛围,让在校大学生们突然明白: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严经理凌晨三点守在设备旁的背影,是王师傅手套里磨出的老茧。
谈到公司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富德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入职后需要接受倒班,并且要做好长期倒班的准备,但公司也为表现优秀的员工提供了完善的晋升机制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这让学子们明白,新能源行业的职业成长需要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提升。
图为工作人员讲解公司技术。吴泽恺 供图
追随时代方向,探寻未来航道
从碧海公司的技术突破、绿色发展到富德公司的低碳技术、人才理念,化工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变革机遇。对于化工学子而言,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应紧扣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两大主线。
图为团队成员向工作人员了解公司文化。谢淑怡 供图
离退休前的座谈会上,碧海的老技术员指着窗外的河道说:"我们处理的每一滴水,都要对得起下游的百姓。富德的工程师则展示着最新的低碳技术规划:“你们这代人,要把绿色标签贴在每个工艺环节上。”这些话像钥匙,打开了学生们的职业想象——原来专业知识可以变成治水的良方,创新思维能化作减排的妙计。绿色发展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岗位上的选择与担当。
此次探索之旅,让化工学子们的职业规划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动力。他们认识到,未来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技术创新的步伐,积极投身绿色发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让绿色成为化工行业最鲜明的底色。(通讯员 陈靖雯 余金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靖雯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