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洒进广州市增城区韬鉴幼儿园的课堂,广州幼专“羽你乡绘”突击队与孩子们共同谱写了这个夏天的教育诗篇。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心理把握、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计等方面具备深厚的专业积淀,支教队员们将这些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从安全知识到文化传承,从创意表达到品格塑造,每一堂课都化作孩子们眼中跃动的星光,在欢声笑语中见证着双向成长的温暖故事。
守护童行:安全课堂里的成长铠甲
突击队的支教成员依托学前教育专业所掌握的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创新开展“三维一体”安全教育课程,通过情景化教学实现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的转化。在防溺水教育模块,团队成员采用“情境警示+应对演练”模式,利用PPT还原岗丰村周边河塘、水库的真实环境,通过角色扮演教会幼儿牢记“不靠近、不嬉戏、大声呼救”的避险三步法。交通安全教学结合村口巷道场景,用“红灯停、绿灯行”的童谣串联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安全认识;居家安全则以客家老屋常见的插座、热水瓶为道具,通过“摸一摸、辩一辩”的互动,教会幼儿防触电、防烫伤的实用技能。
这种寓教于乐、扎根乡土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自我保护,更让家长们感叹:“把村里的实际情况编进课堂,孩子记得牢,我们也更放心!”
图为支教组同学为小朋友开展安全教育课程
羽见匠心:客家工艺里的美学启蒙
在美育课堂上,支教团队凭借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素养,精心设计了以客家鹅毛工艺为载体的创意工作坊。课程配备特制仿生鹅毛材料与安全工具包,通过“观察—拆解—重组”三步教学法,引导小朋友们完成从材料认知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原本普通的“鹅毛”通过粘贴组合,变幻成各式生动有趣的贴画作品。当孩子们完成一幅幅独一无二的鹅毛贴画时,他们兴奋地举起作品互相展示,眼中闪烁的光芒比任何装饰都要耀眼。在这堂创意手工课上,普通的鹅毛完成了从“材料”到“艺术品”的华丽蜕变。
这充满乐趣的动手时光,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支教组同学组进行鹅毛贴画授课
巧手塑泥:古诗意境里的鹅韵传承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骆宾王的《咏鹅》是韬鉴幼儿园国学课程的经典内容,突击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理念,将其与客家鹅文化结合,打造了“黏土塑鹅”创意课。队员们先以动画演绎《咏鹅》诗句,带孩子们想象“鹅颈弯弯、鹅掌划水”的姿态,为“用黏土塑造不同形态的鹅”的创作主题铺设诗意的底色。
在自由创作环节,孩子们揉捏着黏土,时而搓出弯曲的鹅颈,时而压出扁扁的鹅嘴,满是乡土趣味。“孩子回家后缠着讲《咏鹅》,还说要给黏土鹅做‘客家小窝’呢!”一位家长的反馈,道出了课程“诗与乡”融合的魅力——让古诗从文字变成具象,让客家鹅文化在指尖流淌。
图为团队支教组讲述粘土课的内容
执扇绘夏:节气与国学的童趣交融
韬鉴幼儿园以国学为办学特色,大暑时节,队员们运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整合能力,将 “节气养生”的国学智慧与客家鹅文化融入“执扇绘夏”课。课堂上,队员们先讲解“大暑避暑”的民俗故事,再介绍客家鹅在夏日的生活习性:“天热了,鹅喜欢在水塘里游水降温呢!”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蒲扇上绘制“鹅游荷塘”“鹅戏莲叶”等场景,有的还添上“大暑”二字和艾草图案,让扇子成了“会说话的节气书”。
当孩子们摇着自制蒲扇说“凉快,还能讲故事” 时,幼儿园老师感慨:“把国学、节气、本土文化拧成一股绳,这样的课孩子爱学,家长也觉得有意义。”
经典润心:国学故事里的美德萌芽
“孔融为什么让梨呀?”在国学故事课上,队员们用绘本和动画演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经典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谦让”“尊敬”的意义。孩子们听得入迷,纷纷举手分享:“我要像孔融一样,把大苹果让给妹妹”“见到老师要鞠躬,就像故事里那样”。最后,孩子们用画笔将故事场景定格在书签上,这些饱含心意的小作品不仅成为课堂的纪念,更化作文化传播的使者——当孩子们带着书签回家讲述背后的故事时,国学的种子便从课堂播撒到了每个家庭。
图为团队支教组分享会开展实拍
双向奔赴:乡韵课堂里的温暖回响
支教的日子转瞬即逝,安全课上的认真模样、手工课上的雀跃欢呼、故事课上的专注眼神,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印记。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更牢固了,创造力更活跃了,对家乡文化和国学经典的热爱也愈发深厚;队员们则在备课、授课中,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读懂了 “接地气” 的幼教智慧,更收获了“被需要”的幸福感。
“感谢广州幼专的孩子们,把客家文化、国学精髓揉进课堂,让娃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爱家乡、爱传统。”韬鉴幼儿园园长的话,道出了师生与家长的共同心声。
这场以“鹅”为媒、以“国学”为魂的支教之旅,不是终点,而是乡土教育与幼儿成长交织的新起点。那些藏在鹅羽、黏土、蒲扇里的乡韵与童真,终将在时光里生长成更繁茂的风景。
供稿: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羽你乡绘”突击队
通讯员:符文娃、郑晓佳、郑佳欢/文 骆依翰、范梦娜、朱倩瑜/图
审核:曹静、钟君、李春霞
审定:范梦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梦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