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数字萤火虫:普通话推广课堂, 点亮乡村儿童语言窗

发布时间:2025-07-16 21: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雨娇 唐琼 邹茜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号召,助力乡村儿童提升语言沟通能力,7月7日上午,怀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数字萤火虫”实践团在麻阳椒林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普通话推广课堂。活动以语言教育为切入点,通过理论讲解、互动实践和趣味挑战等形式,帮助乡村儿童提升普通话水平,增强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以溯源明义构建普通话认知基础

课堂伊始,实践团队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普通话的发展历程。从古代“雅言”的雏形,到现代普通话的规范化进程,孩子们在历史的脉络中感受到了语言的文化底蕴。实践团队员结合实例,阐述了普通话在促进社会交流、传承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学好普通话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以情景实践强化普通话应用感知

为引导孩子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设置情景对话实践环节。在实践团队成员的耐心引导与鼓励下,孩子们纷纷踊跃登台,用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练习篇目。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感受普通话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朗读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专注学习状态,在群体互动中逐渐消除对规范表达的陌生感,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一)小朋友朗读练习篇目(廖精强 摄)

以辩证引导树立科学语言观念

为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实践团队员明确指出:说好普通话是为了打破沟通壁垒,提升交流效率,而非否定或抛弃方言,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应与普通话并行传承。随后,课堂播放普通话学习励志视频,镜头聚焦不同地域、年龄与职业背景的学习者,通过真实案例展现他们如何凭借不懈努力突破语言障碍,在掌握普通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人生蜕变,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树立“主动学、认真练”的学习态度。

图(二)小朋友们观看励志视频(廖精强 摄)

以方法授业传授普通话学习技巧

在技能教学环节,实践团队员首先带领孩子们进行口部操训练,通过针对性的口腔肌肉活动练习,为规范发音打下基础。随后,队员为孩子们总结提炼出“多听、多说、多读、勤查”的普通话学习秘诀。为了巩固学习效果,课堂设置趣味挑战环节,孩子们随机抽取绕口令进行朗读,在实践中纠正发音细节;针对日常使用中的易错读词语,老师逐一示范标准发音,指导孩子们进行模仿练习,通过逐字正音纠偏、分段跟读训练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在反复练习中强化语音肌肉记忆,逐步提升普通话发音的标准度与流畅度。

图(三)队员指导小朋友发音(廖精强 摄)

以倡议升华推动普通话推广实践

课堂尾声,实践团精心挑选并播放了一系列主题视频。这些视频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展现普通话在教育传承、文化传播、社会交往等领域的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视频结束后,实践团队员发起倡议,号召孩子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日常实践,坚持学习普通话、主动使用普通话,并积极向他人推广,成为普通话普及的“小小宣传员”。孩子们以积极的态度响应倡议,将学好普通话的决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承诺。

此次普通话推广课堂,是“数字萤火虫”实践团落实“教育帮扶”工作的又一具体举措。实践团巧妙设计互动环节,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实践活动,既筑牢乡村儿童普通话根基,又强化其规范语言素养。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乡村儿童的语言发展需求,开展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语言为桥,助力乡村儿童拓宽成长视野,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