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绽放的文化之花——“浏夏吾行”暑假基层服务践行团开展乡土非遗文化主题课

发布时间:2025-07-16 21: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谭佳音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同学们,看这块石头上的花纹像不像盛开的菊花?”2025年7月15日,浏阳澄潭江吾田完小的教室里传来阵阵好奇的惊叹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守望支教社“浏夏吾行”支教队的肖昕老师,正手持一块浏阳菊花石实物,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乡土文化课“浏阳菊花石——永不凋谢的花朵”,让孩子们在探索与创作中,触摸家乡非遗文化的脉搏。

课堂伊始,肖昕老师便用一块菊花石实物引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随着一段介绍菊花石的动画科普视频的播放,屏幕上展现的菊花石的2.7亿年地质变化造就的独特形成过程、发展历程以及菊花石雕的精美工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这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这是浏阳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永不凋谢的花朵。”肖昕老师的总结,让孩子们对家乡的这一瑰宝充满了自豪。

图为肖昕老师向学生展示菊花石图片 李希妍供图

在接下来的讲解中,肖昕老师系统地介绍了菊花石的历史渊源。从清乾隆五年浏阳永和镇秀才欧阳锡藩偶然发现菊花石并雕刻成砚台,到1915年民间艺人戴清升的作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再到2008年菊花石雕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段段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而菊花石制作工艺——“相石、寻花、雕刻、打磨、上色”的复杂流程,通过图片展示和细致讲解,孩子们了解到每一件菊花石工艺品背后的匠人心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肖昕老师吟诵起元稹的诗句,开始讲述菊花的文化内涵和菊花石的文人故事。她特意讲述了戊戌六君子之一,孩子们的浏阳同乡谭嗣同烈士与菊花石的故事,并带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谭嗣同烈士的《秋影砚铭》。

图为肖昕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谭嗣同与菊花石的故事 李希妍供图

理论讲解后,课堂进入动手实践环节。肖昕老师详细示范了在石头上绘画的技巧:先根据石头形状构图画草稿,再用丙烯颜料上色。孩子们分成小组,领取石头和绘画工具后,立刻投入创作。有的有的根据石头的形状,设计出了蔬菜水果的卡通图案;有的发挥想象,创作出了充满童趣的动物图案;有的结合家乡元素,在石头上画出了多彩的风景画。肖昕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颜料涂抹不均、线条不流畅等问题。

图为学生上台展示绘画作品 李希妍供图

创作结束后,每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在教室前方的展示区。孩子们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评价环节采用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孩子们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相互点评,肖昕老师则肯定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图为学生们绘画作品展示 李希妍供图

“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的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肖昕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据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守望支教社“浏夏吾行”支教队将继续开展此类乡土文化课程,让更多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

文字|肖昕 阳小莉

图片|李希妍

审核|谭佳音 贺茂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佳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