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调研篇|探秘冼沙鱼丸,解码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16 18: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健然   阅读 7.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郑健然、曾慧) 为深入探寻传统美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7月14日,广东培正学院“蒲公英”筑梦志愿服务队走进东莞市高埗镇冼沙村林记鱼丸手工作坊,通过实地走访、对话传承人、体验制作工艺等方式,对市级非遗项目冼沙鱼丸开展深度调研,探寻这一舌尖非遗的守正创新之道。

一、冼沙鱼丸味悠长,百年鲜香代代传

冼沙鱼丸,源自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冼沙村,历经百年传承,以“鲜、弹、滑”闻名,2015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道传统美食不仅深受本地人喜爱,更吸引了王祖蓝等明星前来探访,高埗镇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等知名媒体都曾专题报道。近年来,冼沙鱼丸制作技艺更走进校园,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生动教材。

图为刚出炉的的冼沙鱼丸

二、匠心守艺淬真味老店坚守见初心

“这手艺传到我手里,是第四代了。”黄银弟师傅擦了擦手,指着墙上泛黄的老照片打开了话匣。工作坊始建于清末,最初只是家族小作坊,靠凭着一口铁锅、一双木槌走街串巷;民国时搬进了现在的老铺子,“捶打百次不松劲”的规矩刻在门板上,每一下捶打都要听得见筋膜断裂的脆响;直至今日,鱼丸的制作技艺仍保留着柴火灶汆煮的传统,但也增添了机器加工的新法子,就是想让这口浸润着时光的鲜弹,能走出老街深巷,被更多远方的人尝到。

图为黄银弟师傅与调研组成员交谈

图为冼沙鱼丸作坊获得的各项奖项

三、亲手制丸品匠心,心悟非遗续薪传

随后,黄银弟的父亲,黄淦林——冼沙鱼丸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坚持全手工制作鱼丸已经四十余年,开始向我们展示冼沙鱼丸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去鳞、去鱼骨,片下两侧完整的鱼肉后再剁成肉浆,加入盐,蒜,陈皮后反复摔打起胶,起胶后揉成光滑的肉团,传承人左手虎口处握住肉团,右手拿小勺,舀起一小团肉糜,放入凉水中,至此,一个鱼丸就做好了。

图为师傅正在剁肉浆

图为师傅正在挤鱼丸

最后把这些鱼丸放入大铁锅中小火慢煮,确保熟透后,捞出立刻放进冷水里“过凉”,这一步能让鱼丸外皮更紧实,咬开时脆而不硬、弹而不黏,内里爽口多汁,吃完后,唇齿间还会留着淡淡的陈皮香,让人意犹未尽。

图为将制作好的冼沙鱼丸下锅煮熟

四、对话匠人寻味史,一丸承韵贯古今

能让冼沙鱼丸的味道传下去,比啥都值。”

在与冼沙鱼丸非遗传承人黄银弟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她从小学起就开始跟着父亲在作坊里打下手:杀鱼、刮鳞、清洗......制作鱼丸的工序虽算不上复杂,却一点马虎不得。谈及坚持传承这门手艺的缘由,她表示,一是因为父亲的嘱托——“他做了一辈子,总说‘这手艺丢了可惜’”;二是街坊邻居逢年过节对冼沙鱼丸的期盼,更让她意识到这门手艺不只是谋生的技能,更是承载着家乡人情感的念想。

图为黄银弟师傅与调研组成员交流

“关键藏在细节里,下刀分寸最难得”

在冼沙鱼丸的制作坊内,黄银弟一边拿起处理好的鲜鱼,一边向我们道出制作好冼沙鱼丸的关键:“这门手艺的关键全藏在细节里。”​黄银弟告诉我们,她从小就在父亲身边帮忙,在日复一日的看、学、做中积累经验,但即便如此,她仍坦言自己在去鱼皮的步骤上尚未达到父亲那般水准:“我父亲一刀切下去,鱼皮就能分得整整齐齐,但我还是做不到位。”​这看似简单的取鱼皮环节,恰恰印证了冼沙鱼丸制作中 “细节定成败” 的道理 —— 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与体悟,才能趋近完美。

“机器帮我们走得快,手艺让我们走得远”

在谈及如何看待机械化制作与传统手工艺制作之间的关系?黄银弟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她表示,机械化制作在效率提升上的优势十分显著,“现在杀鱼、剁肉我们会用机器辅助,不然一天做不出几百斤”。但她也十分清楚,效率提升的前提是守住手艺的根本。“像挤丸子、摔打鱼胶这些核心步骤,必须留着手艺。” 黄银弟解释,机器可以精准控制流程,却无法复刻 “手的温度”,而冼沙鱼丸的独特风味与文化内核,就藏在手工操作时的力道把控和分寸拿捏里。​“说白了,机械化是帮我们“走得快”,但传统手艺是让我们“走得远。” 黄银弟强调,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关键在于找到平衡 —— 借助机械化提升生产效能,同时用传统手艺守住品质与文化的核心,“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丢了根本”。

图为黄淦林师傅与调研组成员合影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正如传承人们所言,机械助力让非遗“走得快”,手工温度让非遗“走得远” ,而青年力量,正该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新榫卯”。“蒲公英” 志愿服务队将带着调研收获持续深耕,把青春视角融入非遗创新,让冼沙鱼丸不仅守住 “老味道”,更能讲好 “新故事”,以舌尖非遗为笔,为乡村振兴画卷添上生动的 “传承之色” 。

图为“蒲公英”筑梦志愿服务实践团与传承人在鱼丸手工作坊前合影

撰文 | 郑健然 曾慧

图片 | 郑健然 曾慧

审核 | 谢琳 冉雨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健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