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乡村联通外界的桥梁。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推广普通话、打破沟通壁垒,对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意义深远。7月12日至15日,工商管理学院“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走进乡村,以“绘”推普,通过入户推广普通话与绘制主题墙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推普+乡村语言文化”宣传推广活动,为乡村语言文化建设注入青春活力,让规范语言扎根乡土,让文化自信浸润民心。
入户走访传声,架起沟通连心桥
“大爷,‘玉米’用普通话这么说,您看这样发音是不是更清楚?”实践团成员手持推普手册,走进村民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开启了普通话推广之旅。针对乡村地区部分村民普通话基础薄弱、日常交流多依赖方言的特点,队员们结合农事劳作、集市交易、就医出行等高频生活场景,提炼出“买种子”“问价钱”“看说明书”等实用表达,通过示范朗读、互动跟读、纠错指导等步骤,帮助村民掌握基础发音规律。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注重倾听村民需求,让普通话真正成为便利生活、促进发展的“实用工具”。
墙绘扮靓村貌,铺就文化浸润路
在村委大院的空白墙前,队员们正忙着勾勒线条、填充色彩。为让普通话学习更直观生动,实践团精心策划“同说普通话 共绘民族花”主题墙绘,搭配石榴、繁花等象征民族团结的元素,既接地气又富文化味。绘制过程中,不少村民纷纷驻足观看,“这墙画得真好,不仅展示了普通话的魅力,还融入了我们乡村的特色文化。”村民们边看边议论,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照,现场气氛十分融洽。队员们在绘制过程中也不断向村民讲解墙绘背后的寓意,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语言推广变得更加自然且深入人心。
从单纯的色彩创作,转为村民参与、讨论的文化实践,让“说好普通话”的种子,随颜料挥洒播撒乡土,使村委大院从休闲空间,升级为传递语言文明的“露天阵地”,持续滋养乡村。
此次“推普+乡村语言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是工商管理学院将语言推广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结合的生动实践。队员们用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以创新方式传播规范语言,既解决了村民的实际沟通难题,又为乡村文化建设增添了鲜活载体。未来,期待更多青年力量汇入,以多元形式推广普通话,让语言的力量激活乡村发展潜能,绘就“产业兴旺、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让普通话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赋能密码”与“文化桥梁”。
摄影:“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家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