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经学院“暖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反诈宣传进课堂,护航青春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5-07-16 14: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友洁   阅读 19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的背景下,为提高学生防范意识,筑牢安全防线,暖阳实践团于7月16日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识破诈骗套路,守护财产安全”的防诈骗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讲解和互动讨论等形式,深入剖析常见诈骗手法,普及防骗知识,助力同学们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图为为学生们讲解诈骗全链条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以一段真实的诈骗案例视频引入主题,瞬间吸引了在场观众的注意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人们的贪念、恐惧或信任心理,设计层层陷阱,稍有不慎便会落入圈套。”主讲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观众带入防诈骗的学习氛围中。

活动中,实践团重点讲解了六类高发诈骗类型,并结合真实案例逐一剖析:1.兼职刷单诈骗:以“点赞赚钱”“充值返利”为诱饵,先以小利骗取信任,再诱导大额转账后消失。2.购物消费诈骗:虚假销售商品,以“海关扣留”“补缴费用”为由二次诈骗。3.冒充客服诈骗:谎称退款赔偿,诱导填写银行卡信息或验证码,盗取资金。4.游戏交易诈骗:以“免费道具”为名,要求转账“解冻账户”或“验证身份”。5.机票退改签诈骗:冒充航空公司发送虚假航班信息,骗取手续费或账户密码。6.贷款诈骗:针对学生群体,以“低息贷款”为名实施高利贷或暴力催收。“所有诈骗的核心都是‘转账’或‘泄露信息’。”主讲人强调,“只要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就能有效规避大多数骗局。”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十种常见诈骗类型

为加深理解,实践团设计了情景模拟环节。同学们分组扮演诈骗者与受骗者,还原“刷单返利”“冒充客服”等场景,亲身体验诈骗话术的迷惑性。参与者感叹:“原来骗子的话术这么缜密!以后收到陌生链接一定先核实。”此外,活动还总结了防诈骗“三不”原则:不轻信:警惕高额回报、陌生FaceTime电话(00或+开头)及非官方软件。不转账:拒绝向陌生账户汇款,警惕“屏幕共享”要求。不泄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绝不透露。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兼职刷单诈骗的主要手段

活动尾声,实践团呼吁大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提醒:“诈骗手法虽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标都是钱财。遇到可疑情况,请立即报警或拨打反诈热线96110。”

本次防诈骗教育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更传递了“全民反诈,人人有责”的理念。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携手筑牢防诈骗防火墙,共同守护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关爱财产安全,远离诈骗陷阱——愿每个人都能练就“火眼金睛”,让诈骗无所遁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友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