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赣鄱行 | 红色文化育人 赋能“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7-16 12:48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97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赴井冈山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薪火,6月24日至29日,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行知实践队走进井冈山下庄村,开展了以红色文化育人,赋能“大思政课”为主题的系列“大思政课”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建青春之功。

红色课堂浸润初心,理论实践深度交融

在井冈山下庄村党员活动室,村支书李亮华以“红色课堂浸润初心,理论实践深度融合”为题,为实践队成员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专题党课。李亮华结合乡村振兴实际,用生动案例阐释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背景、核心要义与实践价值,重点解读了“厉行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等要求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同学们通过学习典型案例,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的重要意义,纷纷表示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相结合,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博物馆研学启智慧,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实践队走进井冈山博物馆,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和互动展陈,系统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题展区,队员们凝视着革命先辈的遗物,深切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伟力。讲解员讲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历史渊源,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的初心使命。此次研学被同学们视为红色基因的“充电站”和生动的“思政课”

访先烈溯烽火,缅忠魂承赤心

行知实践队来到井冈山烈士陵园,怀着崇敬之情走过纪念堂、碑林,聆听导游讲述革命故事,瞻仰井冈山烈士花名册,并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深切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随后,队员们前往南山火炬广场,在“星火相传”主题广场上,高耸的主火炬和环绕的火炬群让大家深受触动,通过参观浮雕、铭文和红色文化展示区,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井冈山的重要历史地位,感受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大家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踏访故居寻迹,铭记忠烈精神

6月28日,实践队抵达王佐故居,王佐同志之孙王生茂以亲身经历为队员们生动讲述了王佐同志的革命事迹,从领导农民自卫军的英勇无畏,到与毛泽东共商根据地建设的深夜长谈,一个个故事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故居内,历史照片、革命文物静静陈列,草鞋、油灯等实物更是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坚守信念的伟大品格,队员们还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深入领会井冈山精神,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

探后人溯征程,传英魂践使命

实践队拜访了王佐烈士后人王生茂,围坐聆听革命故事。王生茂回忆起爷爷的名言“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感慨万分,强调红色精神已融入家族血脉。谈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后人的亲切接见,他表示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定要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队员们认真记录,深刻体悟到革命者以生命践使命的赤子之心。据悉,王生茂一家四代扎根井冈山,通过口述历史、参与红色文创开发等方式,积极弘扬革命文化,其家族事迹已被写入《井冈山英烈谱》,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标杆。

走进伟人故居,追溯红色记忆

6月29日,实践队走进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此地是毛泽东起草《井冈山的斗争》一文的地方,该文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讲解员介绍,当年井冈山军民一律平等,战士们还自愿捐赠每日5分钱的伙食费用于根据地建设。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低声交流,在历史细节中触摸信仰温度,在革命故事里坚定理想信念,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活动,是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实践,青年学子深刻感悟了红色精神,深化了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激发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让红色文化在“大思政课”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建青春之功。(来源: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图/欧阳连花 文/汪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