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源语智韵”团队三下乡实践纪实:青春力量扎根乡土,多元赋能共绘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6 12: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境涛   阅读 9.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黎颖儿 郑境涛)以青年之力扎根乡村沃土,将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进。2025年7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源语智韵”百千万突击队(以下简称源语智韵团队)以服务乡村需求为目标,聚焦河源乡村发展实际,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实践,团队师生们带着热忱走进古云村的莲田、墙绘间与下屯村的生态园里,在产业调研、文化创作、直播助农与情感联结中,用青春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源语智韵”团队出发前合影

莲田铺就振兴路,产业扎根焕生机

初入古云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片铺展至远方的太空莲田——200多亩绿叶田田,粉荷点缀其间,风过处碧波荡漾。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探寻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脉络。通过与村委深入访谈,队员们了解到,这片太空莲田从今年四月播种起步,便承载着带动乡村发展的期许。田间忙碌的村民身影就是产业扎根乡土最鲜活的体现,家门口就业”的模式让乡村发展更加稳定。同时,为了让莲田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村集体正按规划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持续注入资金,以莲田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更令人欣喜的是,无人机精准施肥、病虫害智能监测等技术手段的引入,让播种到收获的每一环都有科技护航,为太空莲构建起全方位的产业保障体系。

调研途中,队员们偶遇背负莲蓬归家的村民阿姨,主动上前分担重物。同行路上,阿姨从莲蓬的收成聊到村里的变化,质朴的话语里藏着对家乡发展最纯粹的渴望。队员们收获的不仅是真诚道谢,更有关于“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拓宽莲产品销路”等乡村发展的思考。抵达阿姨家中,一位老人正坐在院中的竹椅上,待阿姨介绍,大家才知道这是一位参加过抗越战争的老兵。老人虽年事已高,目光却依旧坚定,得知队员们是来助力乡村发展的,老人目光里满是欣慰与期盼。从田间劳作的务实,到老兵守望的厚重,古云村的振兴之路,正被这份跨越代际的坚守与期盼不断拓宽。

“源语智韵”团队队员帮村民负重归家,畅谈村落发展

童心执笔绘乡韵,文化聚力促振兴

响应古云村村委提升村容村貌的需求,团队结合当地太空莲特色产业,策划并组织村内孩子们共同完成主题墙绘。墙绘创作紧扣“莲荷文化”与“乡村活力”,以红日照耀的天空为背景,飞鸟掠过其间,画面中哪吒端坐荷花之上,身旁荷叶田田、青蛙跃动,远处古建筑剪影点缀,既呼应了莲田产业,又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童趣活力。

绘制过程中,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分工协作,从轮廓勾勒到色彩填充,孩子们的参与让墙面逐渐焕发生机。原本斑驳的墙面,最终成为展现乡村特色的文化窗口——红日照耀象征发展希望,哪吒形象传递勇敢精神,莲荷元素呼应产业根基。孩子们的画笔与队员们的巧思碰撞,不仅为村落增添了靓丽色彩,更以艺术为纽带凝聚起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让文化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

“源语智韵”团队成员与古云村孩子们在墙绘前的合影

直播助农拓销路,天然果蔬出乡村

团队踏入下屯村东江亿绿果蔬生态采摘园,300亩生态田地在眼前铺展开来,有机肥滋养的土壤孕育出阳光玫瑰、巨峰葡萄、百香果等天然的优质果蔬。通过和生态园的工作人员交谈,我们得知这里一直坚守着“以自然生长为核心”的理念——拒绝使用除草剂,也不用催熟剂,让作物顺着自然规律慢慢生长。

为助力农产品走出乡村,队员们化身“主播”开启直播助农。镜头前,新鲜饱满的葡萄成了主角,队员们玩起“女巫的毒药”小游戏活跃气氛,更通过直播连麦互动解答了观众疑惑,详细介绍了生态园种植模式与水果品质持续攀升的互动热度让生态园的知名度提升,原本藏于乡野的优质果蔬通过这场直播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这场直播不仅为生态园拓宽了销售路径,更让其坚守的“天然品质”理念深入人心。队员们用青春活力架起乡村与市场的直通桥梁,让助农增收的实效看得见、摸得着,也让更多人知晓乡村的好产品,值得被世界看见。

“源语智韵”团队队员直播助农

从莲田产业调研到文化墙绘创作,从助农直播到情感联结,“源语智韵”团队以多元行动诠释青春担当。这些扎根乡土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既需要产业筑基的支撑,也需要文化赋能的软实力,更需要青春力量架起向外传播的桥梁。当青春的热忱与乡土的底蕴交融,必能在广袤乡野间勾勒出愈发绚烂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境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