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郑桦)2025年7月9日清晨,大岭山志愿服务驿站被七月的阳光镀上一层金边。8点30分,药韵膳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准时抵达大岭山志愿服务驿站。迎接他们的是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20余名孩子整齐地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着这场跨越两千年的“药膳童行”文化之旅启程。
文化课堂:解码千年药膳智慧
“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怎样介绍自己?”讲师刘家榕以一个问题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屏幕上,甲骨文的“药”字缓缓变幻,逐渐演化为五谷杂粮的图案,仿佛打开了时光之门。志愿者刘家榕化身“时光导游”,带领小朋友们穿越千年药膳长廊,开启了一场生动的文化探索之旅。从《黄帝内经》“五谷为养”的智慧到孙思邈“能用食品疴,可谓良工”的宣言;从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食治专篇到清代《随园食单》的生活美学。刘家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历史故事,将药膳文化的精髓娓娓道来。小朋友们饶有兴趣地聆听着药膳的前世今生,时而惊叹于药膳的悠久历史,时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到欣喜。
图为刘家榕志愿者为小朋友们授课 供图 陆柏霖
手作实践:童心巧制传统如意糕
理论知识的浸润后,实践环节接踵而至。吴思莹和陈路华两位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制作药膳糕点——如意糕。她们细致演示了揉面、包馅、成型等步骤,并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到每位小朋友手中。随着一声“开始”的口令,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做起了如意糕。小小的糯米团在掌心翻飞,熟芝麻颗粒从指间洒落,一块块如意糕在小朋友们手中逐渐成型,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朋友们争相分享自己的作品,驿站的欢声笑语如涟漪般荡漾开来。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乐趣,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图为陈路华和吴思莹志愿者为小朋友们演示如意糕做法 供图 陆柏霖
味觉体验:甘草普洱奶茶飘香驿站
活动另一侧,茶香四溢,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目光。普洱茶汤在小锅里翻滚,甘草片在褐红色的茶汤中沉浮,随着牛奶的缓缓注入,琥珀色的茶汤逐渐晕染出醇厚的奶棕色。一桶香甜的甘草普洱奶茶新鲜出炉。甘草和普洱的甘搭配上牛奶的甜,甘甜中带着药香的独特风味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他们轻抿杯沿,眯起的眼睛和上扬的嘴角,是对美味最真实的任何和对志愿者们最真挚的赞美。志愿者们借此机会向小朋友们讲解甘草和普洱茶的药用价值,以及药膳“寓医于食”的理念,让小朋友们在味觉享受中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图为小朋友们品尝志愿者们做的奶茶 供图 陆柏霖
文化传承:播种中医药文化种子
活动尾声,小朋友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糕点和奶茶,一边跟随着志愿者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从药膳的历史渊源到手作实践的快乐,从味觉体验到文化感悟。千年的药膳文化不再是书本上陌生的文字,而是掌心可触、舌尖可感的鲜活记忆。广东医科大学药韵膳心志愿服务队将药香融于糕点,将中医药文化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未来,广东医科大学药韵膳心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创新的形式推广中医药文化,让更多小朋友在实践中爱上传统,让文化传承的脚步永不停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