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推动党建引领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加强党建与法治共建,6月28日至30日,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法润兵心”实践团在济南市长清区开展为期3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法治宣传、支部共建、志愿服务为核心,在济南市长清区人武部、驻军单位、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地留下了青春奋斗的足迹,为基层发展注入法治活力。
军地共建法治桥,启幕实践新篇章
当晨光洒在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武装部,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人武部官兵与“法润兵心”实践团师生围绕“法治拥军难点突破”“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展开讨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需求分散,如何建立长效响应机制?”面对人武部官兵提出的疑问,实践团成员提出可以通过“线上法律咨询+定期驻点服务”相结合的思路,得到了认可。
图为人武部官兵与法润兵心实践团师生交流探讨
活动现场,七名在普法宣传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实践团成员获颁普法宣传员聘书。“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实践团成员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那一抹红色聘书,既是对他们过往努力的认可,更如火炬,照亮了更多同学投身法治宣传事业的道路。紧接着,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与人武部签署支部共建协议,以党建为引领,为双方在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等领域的合作筑牢根基。
随后,全体人员走进山东交通学院的共产党宣言馆,在这里,大家穿越时光长河,探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感悟其中蕴含的法治精神,在泛黄的《共产党宣言》早期译本展柜前,一位人武部政治工作科干事驻足良久道:“从‘为人民服务’到‘全面依法治国’,党的法治理念始终与人民同心。”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笔记中写道:“革命先辈用生命捍卫真理,我们要用专业守护法治。”法治文化的深厚底蕴如春风化雨,更加坚定了每个人传播法治理念的信念。
座谈交融破难点,党性洗礼凝信念
当日下午,驻军单位走进山东交通学院,一场关于法治建设、军民融合的交流座谈与主题党日活动热烈展开。座谈会上,双方畅所欲言,分享经验与见解,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群众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这句话被实践团成员记在调研手册上,成为她后续法律服务的工作准则。
随后,众人踏入共产党宣言馆,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法治理想,在这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中,大家的法治信仰愈发坚定。
图为驻军单位与法润兵心实践团成员在共产党宣言馆共同宣誓
专业服务解民忧,实践担当展风采
活动第二天,实践团来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值班服务。实践团成员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在服务窗口严阵以待,等待退役军人前来咨询。一位满脸愁容的退役军人前来咨询宅基地界限纠纷问题,同学们一边轻声细语安抚其情绪,一边耐心询问事情来龙去脉。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为他梳理出调解、诉讼等解决途径,并手把手指导他收集整理证据材料。一天下来,实践团成员接待咨询群众20余人次,帮助梳理各类法律问题10余件,他们专业且细致的服务,收获了群众由衷的赞誉。
图为法润兵心实践团成员为退役军人答疑解惑
成员齐心理资料,助力人武显担当
活动第三天,“法润兵心”实践团转赴人武部开展值班工作。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资料,同学们迅速投入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对文件进行分类、编号、归档。实践团成员仔细核对文件信息,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并认真撰写档案目录,方便后续查阅。遇到不明确的地方,大家主动向人武部工作人员请教。在实践团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原本杂乱无章的资料变得条理清晰,大大提升了人武部的工作效率,赢得了人武部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
图为法润兵心实践团成员在人武部进行资料整理工作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的师生们将法治知识与基层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为基层群众送去法治关怀,让法治的阳光温暖人心。同时,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锤炼专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了自我成长与价值提升。
未来,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将继续拓展与退役军人事务局、人民武装部等单位的实践合作,在军地法治共建、基层法律服务中深耕细作,以青年法学学子的专业担当,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正如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笔记中所写:“革命先辈用生命捍卫真理,我们要用专业守护法治。”在法治中国建设的道路上,书写更多青春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韶涵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