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 (通讯员:廖翊君)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7月3日至7月10日,景德镇学院教育学院“爱润童心,薪火育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指导老师罗茜、罗毅峰的带领下深入浮梁县湘湖镇东安小学,以“有特色、接地气、互动式”的实践形式,将红色教育融入乡村课堂,让革命精神在乡村校园焕发蓬勃生机。
团队合影 教育学院供图
童心续写英雄谱,稚子重演赤子情
“王二小,一个名字,一段传奇”实践团成员段宛芸、胡嘉琪以声绘史,带孩子们走进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以接龙形式续写英雄篇章,用童真想象为历史添色,在字句传递中触摸“舍小我为大我”的赤子之心。为让红色精神可感可触可学,队员还精心设计了“危机突现”“妙计诱敌”“智破敌阵”“欢庆胜利”四大场景。孩子们化身“小演员”,用稚嫩表演诠释英雄色彩:从“引敌入伏”的机智到“冲锋陷阵”的英勇,每个场景都饱含深情。这堂“行走的党史课”,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悄然浸润童心。
队员段宛芸、胡嘉琪组织红色故事活动 教育学院供图
同学们积极参与故事接龙演绎活动 教育学院供图
队员段宛芸与同学们一起演绎红色故事 教育学院供图
笔绘草帽传星火,美育童心润新苗
素白草帽变身红色画布,童心与信仰在此相遇。实践团成员刘乐乐、曹莎莎创新"情景引导+自由创作"模式,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化作生动故事,将草帽从日常遮阳工具升华为革命精神的象征,引导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心中的红色印记——党徽闪耀、长城巍峨、白鸽翱翔,每顶草帽都成为一本"行走的红色绘本"。孩子们从聆听者蜕变为讲述者,在俯身勾勒间触摸历史温度。"党是太阳,我是花"的童声告白,让革命精神焕发澄澈生命力。草帽虽轻,承载着历史厚重;笔触虽拙,勾勒出信仰轮廓。这场美育与德育的创新融合,以童心为舟、色彩为语,实现了红色教育的润物无声。
队员刘乐乐讲述红色故事 教育学院供图
实践团员与孩子们一起绘画 教育学院供图
孩子们开心认真地画草帽 教育学院供图
实践团队员、孩子们与小草帽合影 教育学院供图
红色经典润童心,童心共缅革命魂
实践团成员陈俞以《可爱的中国》为载体,带领孩子们开启红色文化之旅。她深情诵读方志敏笔下的祖国母亲形象,将"温带气候如母亲体温""广袤国土似母亲怀抱"等意象化作生动画面。队员们引导孩子们闭目遐想,勾勒出祖国的壮美轮廓。在沉浸式诵读环节,清澈童声与革命文字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一人领读、众人跟读"的氛围下,红色诗篇在声浪中愈发鲜活。随后开展的“红色知识闯关”更是点燃热情,孩子们争相抢答建军节、国庆日等历史节点,在掌声与欢笑中完成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这场"以声传情、以文化人"的课堂,让革命历史鲜活可感。
实践团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教育学院供图
陈俞组织红色知识竞答活动 教育学院供图
同学积极参与答题 教育学院供图
安全护航筑防线,童趣启蒙护成长
实践团成员吕姗霖创新开展安全教育,通过趣味互动帮助孩子们掌握安全技能。交通安全课上,"小手拉大手"等朗朗上口的口诀将复杂规则化繁为简。情景模拟环节中,孩子们扮演"小交警",深化了交通认知。防溺水课程同样别具匠心,安全知识与手势舞巧妙结合。孩子们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演绎"紧急呼救"“拒绝野泳”等关键动作,在欢乐中掌握自救互救核心要领。情景演练环节则通过科学救援演示,教会孩子们冷静应对危险,理解“见义智为”的真谛。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孩子的暑期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队员吕姗霖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讲 教育学院供图
队员吕姗霖进行防溺水手势舞教学 教育学院供图
此次活动是教育初心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教育学院“爱润童心,薪火育人”实践团以创新艺术载体激活历史记忆,用互动体验重构教育温度。他们让红色故事在乡村课堂“活”起来,让革命精神在稚子心田“深”下去,在“知行合一”中完成精神接力,推动红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未来,实践团将让更多乡村孩童在“沉浸式”“互动式”的课堂中感悟初心、坚定信念,让薪火永续,育新苗成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