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赛跑的“黄金四分钟”:每延迟1分钟施救,心脏骤停者生存率骤降7%-10%! 掌握心肺复苏(CPR)这项“生命重启术”,就是在危急时刻为生命抢跑的关键。
今夏,中国计量大学红十字会急救小队肩负守护生命的使命,携手金华永康市多个社区,将专业急救知识课堂送到居民身边,用行动践行“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永康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和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下,从西津桥社区到金水湾社区,从永康党群服务中心到芝英镇,他们的足迹覆盖了从学龄孩童到银发长者的广泛人群,让急救技能真正扎根千家万户。
7月6日傍晚,西津桥社区广场的日常宁静被一声急切的呼喊打破:“有人晕倒了!快来人帮忙!”队员们精心策划的场景模拟瞬间点燃了现场,正悠闲散步、聊天的居民迅速聚拢。这极具代入感的一幕,成功将大家带入紧张而关键的急救情境。
宣讲伊始,队员们惊喜地发现,永康社区的急救基础令人鼓舞。不少小朋友兴奋地分享他们在学校见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甚至能准确描述其颜色和位置。这既展现了前期科普的成效,也为深入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紧接着,队员们化身专业“急救导师”,通过通俗的讲解和精准的示范,为居民拆解了心肺复苏的完整流程:从判断意识和呼吸,到胸外按压的准确位置、深度与频率;从开放气道的标准方法,到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每个环节都清晰呈现。同时,他们着重强调了AED的“救命神器”作用——“早一分钟使用AED,生的希望便大幅提升”。
为确保居民真正掌握技能,队员们准备了急救模拟人,鼓励大家亲身体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无论是活力青年还是沉稳长者,都纷纷化身“急救小能手”,在模拟人身上认真练习按压技巧。一位参与体验的阿姨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离我们很远。今天一学才发现,原来这些技能不难掌握,我们普通人也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此次暑期实践,不仅是一次急救知识的传播,更是一场生命守护力量的接力。中国计量大学红十字急救小队的队员们,成功让“黄金四分钟”的紧迫感和“人人学急救”的理念在永康社区生根发芽。
未来,中国计量大学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化与地方的合作,走进更多社区、学校和企业,用专业与热忱播撒急救技能的“生命火种”。他们的目标是:让更多人掌握这项“生命重启术”,在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生命赢得最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撰稿:杨欣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歆苗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