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完成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与校园铸牢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同心翼行”民族团结实践团受邀前往松潘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朱林俊主任进行深度交流,双方就后续进一步共同开展铸牢主题教育活动签署校地共建协议。朱主任对实践团成员本次实践活动表达充分肯定,并为实践团全体成员颁发实践证明,标志着民族团结实践从“单向学习”迈向“双向赋能”的新阶段。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松潘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交流
在采访交流环节,朱俊林主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松潘实践”为主题,向实践团系统阐释了当地民族团结工作的创新路径。他结合松潘多民族聚居的县情,详述了“嵌入式社区建设”“民族文化互鉴工程”“红色基因传承计划”等特色举措,有效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精神面貌。朱主任用生动的基层案例,揭示了政策设计背后的民生温度与实践智慧。实践团成员就“青年如何参与基层治理”“民航文化赋能民族交流”等议题与朱主任展开热烈讨论,将民航院校视角与地方经验深度融合。
▲图为朱俊林主任接受实践团同学采访
访谈结束后,双方举行了校地共建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同心翼行”民族团结实践团将与松潘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贯彻落实民族团结工作,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百姓心中。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与松潘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共建协议
活动尾声,朱俊林主任为全体实践团成员颁发实践证明。“这张证书是松潘人民对青年担当的认可,更是新时代民族团结‘接力棒’的传递,”朱主任对实践团成员说,“希望你们将松潘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团结力量,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成员们手捧证书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以青春之力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定捍卫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领取民族团结社会实践证书
回顾在松潘的三日实践历程,实践团完成了从红军长征纪念碑园中历史寻根,到进安小学播种民族团结的种子,再到校地共建深化铸牢意识的完整闭环。当车队驶离松潘,带走的不仅是高原的阳光与当地学生的声声祝福,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以青春为笔,以行动为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画卷上,续写更多“同心翼行”的崭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出发前往下一实践站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