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闽西红色热土 践行水产青年担当——“寻脉·铸魂”实践队总结篇

发布时间:2025-07-14 21:0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龙红茜 王思博 袁琪轩   阅读 63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寻脉·铸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扎根福建省这片红色资源富集的沃土,开展以“‘青马’逐光,青心向党”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队伍先后深入漳州市南靖县科岭革命旧址与仙岭苏维埃政权诞生地,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历史记忆、访谈基层干部、挖掘革命故事等形式,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感受老区变迁,并将水产专业视角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切实激发爱党爱国情怀与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一、科岭烽火:在革命根据地触摸信仰力量

科岭革命旧址地处南靖、永定、龙岩、漳平四县边区核心腹地,是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岩永靖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完整保存着红军街、军政委员会旧址、烈士陵园等历史印记。作为闽西苏区战略支点,这里曾为红军游击战争、反“围剿”斗争提供重要支撑,如今已列为省级重点革命遗址、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所承载的科岭精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坐标。

在科岭的实践中,红色教育实践深深激荡着队员们的爱国情怀。党校课堂里,校长关于农民暴动与游击战争的讲述,让我们读懂了先辈们的爱国担当;烈士陵园内,致敬革命先烈的献花仪式,坚定了我们的爱国主义信念;重走红军小道,“红军一碗水”的故事映照出先辈“心中有民、心中有国”的赤子心;旧址展馆中,文物与图片诉说着军民共御外敌的历史,点燃了我们投身强国复兴建设的炽热之情。

二、仙岭新篇:在苏维埃故土见证时代变迁

作为南靖首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仙岭村的汀漳古道、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地标,至今仍留存着历史的温度。当年在这里点燃的革命火种,历经岁月淬炼,已化作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实践队员们沿着汀漳古道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顶石、摔马坡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先辈的热血。踏入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泛黄的文件、斑驳的武器、珍贵的照片,串联起从革命斗争到绿色发展的百年奋斗史诗,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对爱国信念的执着坚守。

专访村支书时,队员们更深刻认识到“红+绿”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修缮古道、打造景区、兴建研学基地,一系列举措让沉睡的红色资源重焕生机;培育九尺毛桃等特色产业,构建起 “红色教育+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游客在红色景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能以消费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让精神传承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三、薪火相传:以水产青年实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在闽西实践中,我们循着先辈足迹,完成了一场直抵人心的爱国教育。南靖青石古道上,每块石板都低语峥嵘过往;抚过带故事的砖瓦,听着震撼往事,先辈为信念热血担当震颤灵魂,让爱国真理深植心间。

这场实践,既是对红色历史的深度探寻,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家国对话。走进仙岭村生态养殖基地,现代化产业的蓬勃生机扑面而来;漫步于乡村振兴的沃土,时代发展的巨变令人心潮澎湃。从革命年代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日新月异,我们亲眼见证着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也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抽象的概念化作了可触可感的认知。

作为水产专业的学子,我们当将这份深刻感悟熔铸成前行的动力。在理论学习中淬炼理想信念,把爱国热忱注入专业知识的深耕细研;深入乡村肌理,用水产养殖技术与生态智慧,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当显微镜下的观察转化为池塘里的丰产,我们愈发懂得:爱国主义教育绝非形式之举,而是要将爱党爱国的赤诚,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自觉,让每一滴汗水都浇灌出报国的花果。

未来,我们将携着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持续从历史长河中打捞奋进养分,以专业知识为笔、以报国热忱为墨,在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征程上,既做躬身田畴的实践者,也做薪火相传的接力者,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大地,用奋斗的姿态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爱国华章。

 

▲图为在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袁琪轩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