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同心护健康,绿动乡村促团导语:晨光破晓,行囊整装。2025年7月4日清晨,昆明医科大学青禾探绿团5名成员怀揣热忱,踏上前往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的征程。本次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以“环保宣讲”为主题,将通过社会调研、主题宣讲等活动,巧妙地以“参观-游戏-实践”三位一体的沉浸式展开,在乡村一线书写青春答卷。
探秘地貌,播撒环保理念
2025年7月4日,乃古石林午后骄阳正好,光影交错间更显地貌的独特神韵。昆明医科大学青禾探绿团赴乃古石林开展生态调研与科普实践活动,团队首先开始实地考察喀斯特地貌生态特征,系统记录景区垃圾处理体系及水体保护措施,为后续研究积累基础数据。下午分两组行动:A组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游客环保认知及行为习惯,B组聚焦生态环境现状,拍摄记录现存污染问题。活动期间,团队开设现场科普小课堂,向游客讲解石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知识,并演示简易垃圾分类方法,强化公众环保意识。
细测清波,静观生态肌理
夏日灼灼,青春热潮难挡。7月5日,团队走在蓝天白云下,踏过一台台阶梯,将视线投至黑龙潭水库—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城东面,南盘江水系巴江的左岸支流源头,坝址在鹿阜街道东海子村委会旁,距县城约3公里,距昆明约80公里。团队和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在管理人员耐心指导和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团队成员手持测试工具对黑龙潭水库进行水质检测。在一番监测后,并根据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石林分局2025年第2季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情况显示,该季度对黑龙潭水库饮用水源常规监测3次,水质均达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得出石林黑龙潭水库水质良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站在坝梗上眺望整个水库,水库尾部植被区水土流失呈点状或线状,中下游部裸露区域水土流失呈面状,以水力侵蚀为主。周边有雷达式石林,是未经人工雕琢的野石林,石柱层层叠叠,景色壮美,是石林大地上一块耀眼的绿宝石。
图为团队成员检测黑龙潭水库水质 赵树警 供图
解码净化流程,深植环保担当
7月6日午后,暑气渐盛,团队一行怀着对污水处理流程的好奇,来到石林县污水处理厂。进入厂内,团队首先通过告示牌初步了解了石林县污水处理厂的项目设计、建设、规模等大致情况。其次,根据厂内工作人员的讲解,更加深入了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并学习了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参观途中,工作人员解答了各种污水处理的相关疑问,也给予了一些关于个人环保行动的建议,同时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环保团队,为绿色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为团队介绍污水处理流程 李乐 供图
宣讲分类知识,培育绿色共识
7月7日,清风裹挟着田野的草木气息,小昌乐村在晴日里透着几分惬意。青禾探绿团成员走进村落,首先细致布置好活动场地,随即开启了以“环保宣讲与互动”为核心的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团队深入当地进行宣讲,向居民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还组织了垃圾分类套圈小游戏、塑料袋不落地游戏,邀请居民们亲自参与实践垃圾分类,参与者投掷套圈并进行分类,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团队开展“植栽家园”活动。进入居民家中,为其分发绿色盆栽,讲解关于家庭盆栽的养护知识以及养盆栽的好处。此次活动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了居民对周围环境的关注,达到了活动的最终目的。
图为团队进行“植栽家园”活动 孙慕清 供图
传递环保之策,凝聚生态合力
7月8日,夏阳正好,微风不燥。青禾探绿团成员步履轻快地走进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石林公路分局,一场融合环保宣教与趣味互动的活动即将在这里展开。首先,团队向职员提供环保生活建议,带领职员进行垃圾分类套圈游戏和塑料袋不落地运动,并完成了环保创意手工制作活动。期间,团队在单位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并为表现优异的职工颁发“环保先锋”证书,提升石林公路分局职员的环保意识,让每颗心都盛下一片绿意,让每个脚步都踏响生态的诗行。
图为石林公路分局活动圆满完成团队合影 赵树警 供图
未来展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国家兴。此次实践让环保理念扎根乡村,青禾探绿团以行动践行使命,不仅培养了团队成员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升了周边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同时,希望下一步将会有更多环保队伍,为绿色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通讯员:苏庆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庆琳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