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炽光传情志愿服务队:推普筑基赋新能,科技赋能绘振兴——以青春之力点亮乡村教育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14 16: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孟一凡   阅读 93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决策部署,响应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与国家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潍坊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潍柴产业学院)炽光传情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霍语童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2日至14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抬头寺镇张庄村开展为期13天推普支教活动。本次活动以“推普筑基,科技赋能”为主题。团队紧扣“语言+科技”核心,围绕“语润童心,普育未来”“问卷探情,深访筑基”“智启乡梦,科创筑梦”“语智交融,共绘振兴”四大板块,通过创新形式提升乡村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科技手段拓宽教育视野,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用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答卷。

语润童心,普育未来——以传统文化赋能推普实践,构筑语言振兴多维图景

2025年7月3日至4日,志愿服务队以“诗词诵经典、绕口令闯关、歌谣唱乡音、方言融普韵”四大活动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推普实践,构建“诗词+非遗+歌谣”的三维推普体系,让乡村儿童在语言实践中触摸文化根脉。

诗韵承非遗・童声诵经典:团队展示印有传统水墨画的诗词题卡,孩子们踊跃用普通话背诵《静夜思》《悯农》《咏柳》等经典诗篇。团队特意选取蕴含北方民俗意象的诗句,如“昼出耘田夜绩麻”,结合德州当地农耕文化讲解,让诗词中的田垄劳作场景与孩子们熟悉的乡土生活相映成趣,使语言实践成为触摸传统文化肌理的桥梁。

绕口令闯关・糖画传匠心:“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绕口令大闯关”环节中,孩子们挑战“打枣”“数星星”等童趣绕口令,以“发音清晰度+节奏连贯性”为标准。完成挑战的孩子能现场观摩团队成员用糖画笔绘制图形、传统花卉等图案,糖丝勾勒的造型既是奖励,更是非遗技艺的活态展示,让绕口令挑战成为连接普通话学习与非遗传承的桥梁。

2025年7月8日至10日,志愿服务队走进张庄村幼儿园,开展“智启乡梦,科创筑梦”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趣味实验,为乡村孩童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童声唱响普通话・歌谣筑梦振兴路:团队以《虫儿飞》为引,逐字逐句教孩子们哼唱,从生涩跟唱到流畅演绎,孩子们边唱边起舞。清澈童声将童谣的纯真美好与传统民谣的韵律感完美融合,团队借经典童谣的旋律培养语言节奏感,让孩子们在音乐感知中自然掌握普通话发音韵律,让传统韵律在新时代童声中焕发新生。

乡音普韵齐争锋・童趣共绘振兴情:活动以德州方言“小闺女儿小小子儿们,恁们好!”开场,通过“食品”“日常用品”“动物”三大场景模拟,开展“方言普通话大battle”。在“煎饼”与“烙饼”、“家雀儿”与“麻雀”的对照翻译中,孩子们既感知乡音的韵律之美,又掌握普通话表达规范,让语言学习成为连接家乡记忆与文化认同的纽带。

问卷探学情,深访筑根基——精准把握乡村教育与普通话现状

在开展正常支教活动之外,为深入了解德州市抬头寺镇乡村教育现状与儿童普通话水平,精准定位教育痛点,团队于2025年7月5日至7日开展普通话水平专项问卷调查与访谈实践活动。

7月5日至6日团队围绕 “普通话使用能力”“教育环境影响”“科技辅助需求” 三大维度,设计学生版与家长版双问卷,以 “街头问卷调查 + 入户深度走访” 形式开展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分层调研,为分析语言学习背景提供支撑。

7 月 7 日,团队开展园长、教师及家长三方访谈,同步发放《普通话推广手册》,了解到家庭方言环境影响显著、家长缺乏专业指导、园所科技硬件不足等情况,家长和园所对 “语言 + 科技” 教育形式有需求。此次活动为后续开展 “AI 语音测评” 等特色活动、推动科技赋能普通话学习明确了路径。

智启乡梦,科创筑梦——以趣味实验启迪科学思维,点亮乡村孩童探索之光

2025年7月8日至10日,志愿服务队走进张庄村幼儿园,开展“智启乡梦,科创筑梦”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趣味实验,为乡村孩童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物理初体验・妙趣探原理:孩子们手持磁铁操控小车,感受磁力驱动的奇妙;用吸管、硬纸板制作手机支架,体会力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连通器实验中,液体自动等高的现象经讲解变得易懂;亲手制作指南针时,磁针精准指向南北,让孩子们感受地球磁场的神奇,在动手操作中迈出探索科学的第一步。

物理再深入・创想启思维:在物理实验小课堂中,孩子们制作麦克斯韦滚摆,理解物体运动与能量转换原理;组装太阳能风扇,感受可再生能源的魅力;组装简易台灯,初识电路构成;搭建升旗台模型,将力学知识与爱国教育结合,厚植爱国情怀,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

化学新发现・奇幻显神通:“自制火山爆发”实验中,孩子们观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泡,认识酸碱反应;“彩虹密度柱”实验里,不同浓度的染色糖水分层,让孩子们了解溶液密度差异;“消失的硬币”实验借助水的表面张力与折射原理,引发对交叉知识的思考;“魔法变色水”实验让孩子们探索紫甘蓝汁遇酸碱变色的奥秘,培养科学观察与分析能力。

科创共成长・筑梦向未来:孩子们从对科学懵懂到眼中满是探索光芒,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与学习力;志愿者在互动中深刻体会到科技教育对乡村儿童的重要意义,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乡村教育助力者的心灵蜕变,坚定用科技点亮乡村教育的决心。

语智交融,共绘振兴——以科技赋能语言教育,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2025年7月11日至13日,志愿服务队围绕“语智交融,共绘振兴”开展系列活动,通过AI小课堂、趣味运动会、百米长卷绘制等,构建“科技+语言”的融合教育体系。

AI绘声智教・语韵科技相融:团队开展“AI绘声绘色,童语温暖童心”主题活动,精选《节气里的中国》《非遗里的智慧》等原创故事,结合动画演示与跟读测评,将“胡同吆喝”“诗词吟诵”等语言场景转化为互动体验。AI化身“语言小导师”,实时纠正发音难点;“普通话小达人”AI测试环节,系统评分并指出易错点,增强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智趣运动畅玩・语动协同成长:趣味运动会将科技元素与语言学习融合。纸飞机投掷环节,孩子们在AI语音引导下折叠、装饰纸飞机,感受不同设计的飞行效果差异,接触空气动力学和设计思维;语言接龙跑和词语跳格子等游戏,让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速度,实现科技启蒙与语言学习的双向促进。

童手绘卷寄情・语智共筑梦想:团队利用AI智能语音系统为小朋友讲述乡村振兴故事、普及非遗文化知识,激发创作灵感。孩子们用画笔勾勒科技新貌、描绘心中振兴蓝图,传统乡村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表现形式在长卷上交相辉映,是“语智交融”理念的生动体现。

2025年7月14日,潍坊学院炽光传情志愿服务队在张庄村的“推普筑基+科技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十余日的实践里,张庄村村民的淳朴热情如暖阳般包裹着团队,从活动场地的协调到日常食宿的照料,点点滴滴的支持都化作队员们前行的动力。“炽光”虽归,初心不改,团队成员定将带着实践馈赠,在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上披星戴月、一往无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孟一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