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推普进彝乡,语言筑桥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4 16: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悠   阅读 91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4日,西昌学院艺术学院推普实践团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多个村落,开展形式多样的普通话推广活动,为当地注入语言沟通新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坪社区集体合影。梁文悦 供图

南坪社区——聚焦“指尖技艺”,打通沟通桥梁

实践团首站抵达昭觉县新城镇南坪社区。队员们走进社区广场,与社区内的绣娘们展开了“推普+彝绣”的交流活动。针对绣娘们在对外沟通、销售产品中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队员们准备了常用普通话词汇和短句教学,如“您好”、“欢迎光临”、“这个多少钱”、“请问需要什么帮助”等,帮助绣娘们提升用普通话进行基本沟通和产品推介的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向社区绣娘进行“推普+彝绣”的交流活动。吴悠 供图

好谷村——双语互动传情,村民共学普语

实践队马不停蹄地奔赴昭觉县四开镇好谷村。在这里,队员们遇到了热心的老奶奶阿依(化名)。队员们虚心向阿依奶奶学习彝语日常问候语,如“再见”(ꋬꂻꈨꅪ / Zzix hxop mgu)等。作为回应,队员们耐心细致地教阿依奶奶使用普通话表达“您好”、“谢谢”、“再见”等基础用语,最后老奶奶说了一句“卡莎莎”向团队表示感谢。这种“彝语教普语,普语促彝语”的双向交流模式,推广了普通话,增进了实践团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成员们了解到,好谷村已将普通话推广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内容,鼓励村民在公共场合、对外交往中尽量使用普通话。

图为团队成员向阿依奶奶学习彝语和教阿依奶奶使用普通话。 梁文悦 供图

图为好谷村彝汉双语村规民约倡导内容。 罗丽霞 供图

洛且博村与燕麦地村——巧用宣传阵地,营造推普氛围

在洛且博村与燕麦地村,实践队走村入户,聚焦儿童群体开展推普活动。队员们召集孩童,引导孩子们在笔记本上使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姓名。在活动中观察到参与的多名儿童均姓“沙马”,队员们结合这一特点,重点指导孩子们正确书写和发音“沙马”这一姓氏的普通话表达,孩子们认真练习,兴致盎然,随即带领他们学唱普通话儿歌,练习日常问候语,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活动结束后为积极参与、表现良好的孩子发放棒棒糖作为鼓励,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图为孩子在笔记本上使用汉字书写自己的姓名。吴悠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彝族小朋友学唱普通话儿歌。罗丽霞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悠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