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郭姿彤 报道)为提升青少年用电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武昌理工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支教队“文润童心·法护青禾”志愿服务团于7月14日深入天门市干驿镇干驿小学,开展以“走进电的奇妙世界”为主题的用电安全科普课。课程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系统讲解与实践指导,帮助孩子们认识电的特性、掌握安全用电知识,为暑期安全保驾护航,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普理念。
▲图为志愿者播放科普视频
课程以“电的基础认知”为起点,志愿者借助PPT生动讲解电的本质:从正电荷与负电荷的基本概念入手,用通俗语言说明“电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能量”,结合梳子梳头发产生静电的生活实例,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可感。随后延伸至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分类介绍雷电、静电、家用交流电等不同形态的电,分析其形成原理与特点,比如雷电是云层间电荷放电的自然现象,静电则多因摩擦产生,帮助孩子们建立对“电”的系统认知框架。
▲图为学生们认真听讲
在安全知识环节,课程聚焦“应急处理”与“风险防范”两大核心。针对电气火灾,志愿者明确扑救要点:强调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严禁用水直接扑救带电火灾,推荐使用干粉灭火器等适配工具,并演示正确操作步骤。遇到有人触电时,指导孩子们保持冷静,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切勿直接接触触电者,同时讲解如何快速拨打急救电话。此外,专门讲解防雷避险知识,如雷雨天气避免在空旷处停留、远离高大树木与电线杆,室内则要关闭门窗、拔掉电器插头,全面覆盖不同场景的安全要点。
▲图为志愿者提问
课程还特别增设“室外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模块,结合暑期户外活动特点,提醒孩子们远离落地电线、不随意触碰户外配电箱,放风筝时避开高压线路,雨天避免在电箱附近玩耍。志愿者通过“问答互动”强化记忆,如“看到断落的电线该怎么办”“打雷时能在树下躲雨吗”,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并复述安全规范,将知识转化为行动自觉。这种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模式,既巩固了学习效果,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
▲图为学生回答问题
▲图为学生回答问题
此次用电安全课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传递与针对性的实践指导,让孩子们既了解了电的“奇妙”,更认清了电的“危险”。记者采访到了本节课的主讲人张怡凡,她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青少年安全主题设计科普课程,结合季节特点与生活场景,开展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系列讲座,以专业科普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填补了暑期安全教育的空白,更培养了孩子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为构建安全成长环境奠定了基础。”(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姿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