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广东海洋大学碧海霞光团队乘着“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奔赴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开展为期数日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队深入水库、村落、渔港,探索徐闻发展新路径。
大水桥水库:614.56亿投入勾勒发展新图景
实践首日,团队首站探访大水桥水库。徐闻县大水桥水库管理处吴安戈主任详细介绍,水库及周边配套建设总投资达614.56亿元,目前彩虹路、幸福河等重点项目正稳步推进,预计10月完成出海口段验收。作为徐闻县重要的水资源命脉,水库水质达二类标准,其水电站与自来水工程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谈及未来规划,吴主任透露,水库周边将融入文创产业布局,中央水利局关注的水生博物馆、响水台排洪道小公园等项目已列入议程,旨在通过“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为这片23000亩的水域注入新活力。此外,茂名计划通过运河供水至徐闻,虽工期长达8年、预计2030年后开通,但长远来看将进一步破解当地水资源难题。
团队成员向大水桥水库管理处吴主任了解水库现状 张文婷/摄
乡村走访:直面短板,凝聚发展共识
离开水库,团队马不停蹄深入角尾乡各村屯。在与角尾乡文旅办主任交流中得知,当地依托独特海岸景观与深厚海洋文化发展旅游业,但品牌影响力不足、旅游产品创新乏力成为制约瓶颈。团队结合专业知识建议,可挖掘“合水线”自然奇观与解放海南战役红色历史的关联,设计“英雄足迹”主题研学路线,并通过短视频平台打造“网红打卡点”,提升品牌知名度。
农办主任介绍,热带水果种植与海水养殖是当地农业支柱,虽经技术引进实现一定提升,但水果知名度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仍待突破。队员们提出,可推动“旅游+农业”融合,开发水果采摘体验园、海鲜加工DIY等项目,同时利用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南极村热带水果”品牌。
角尾乡团委工作人员分享了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案例,表示将全力支持团队实践,让青春力量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许家寮、放坡村村干部详细介绍了本村人口结构、产业现状及基础设施情况,为团队后续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
历史与现实交织:触摸乡村振兴的精神根脉
在许家寮村村史馆,老照片、旧农具等展品串联起村庄的变迁史。讲解员深情讲述,往昔村民在艰苦环境中以传统农业维生,如今村容整洁、产业向现代化转型,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村民的奋斗汗水。这份拼搏精神,让团队对乡村振兴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次日凌晨,团队随渔民出海体验养殖生活。“台风一来,网箱翻了、鱼跑了,半年心血就白费”、“饲料涨价、鱼价不稳,日子不好过”,老渔民的朴实话语道出了海水养殖的艰辛。队员们提出可协助建立“渔民+合作社+电商”模式,通过旅游预售、定制养殖等方式降低市场风险,同时设计生蚝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产品附加值。队员们接过渔民赠送的新鲜生蚝,也接过了他们对产业升级、通过旅游带动销路的热切期盼。
团队成员与养殖户手持生蚝的合影 张文婷/摄
午后,湛江旅控南极村公司彭释熠经理带领团队来到解放海南展览馆,为团队开启了一堂深刻的红色历史课。“1950年渡海战役中,徐闻是重要的前沿阵地和出发地。”彭总指着展墙,深情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当时,徐闻百姓踊跃支前,53名船工舵手在渡海作战中英勇牺牲,他们中既有年过半百的老船民,也有二十出头的青年小伙,用生命为大军开辟了海上通道;150多名幸存的船工和支前队员,因突出贡献被授予“渡海功臣”或“支前模范”称号,而“解放海南,功在徐闻”的锦旗正是这段历史的生动见证。
团队成员与彭经理和陈先生的合影 陈佩岚/摄
此次实践中,碧海霞光团队既看到了徐闻乡村的发展潜力,也明晰了品牌建设、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团队表示,将把实践所得转化为具体行动,在“百千万工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助力徐闻乡村绘就更绚烂的振兴画卷。
撰文 | 张文婷 张仲勋
图片 | 张文婷 陈佩岚
审核 | 郝淇 陈炬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仲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