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值此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石河子大学保卫部组织赴第八师一五二团军垦第一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开展了“忆史烽烟,守土兴边”主题教育活动,深切缅怀抗战英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兵团精神。
上午10时,肃穆的防空警报声在第一连上空久久回响。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军垦第一连广场整齐列队,垂首肃立,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抗战先烈默哀致敬三分钟。这一刻,历史的烽烟与当代守土兴边的责任在无声中交融。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先烈们默哀 王子奕供图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沿着承载着兵团人奋斗足迹的军垦路,深入了解了这片从“寸土必守”到“寸土必兴”的神奇蜕变。驻足于一处保存完好的地窝子遗址前,锈迹斑斑的煤油灯、半地下的简陋居所,无声诉说着初代兵团人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扎根边疆、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这些遗迹就是最鲜活的教材,”讲解员深情讲述,“正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用沉重的夯锤和满腔热血,硬是在无垠戈壁上开垦出万顷良田,将昔日的荒滩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塞外江南,生动诠释了‘一片丹心洒热土’的赤诚。”从卢沟桥畔的抗敌守土,到天山脚下的屯垦戍边,时光流转,场景变迁,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地窝子 赵亚楠供图
为深刻体悟兵团创业艰辛,实践团成员积极参与“承军垦老手艺,做劳动好青年”体验活动。在打土块体验区,成员们手握工具,捶捣泥土,填模成型,学习这项在物资匮乏年代支撑起兵团人遮风挡雨家园的“看家本领”。汗水浸透衣衫之际,成员们回望不远处同样由土块垒筑、坚固如初的地窝子遗址,不禁深思:“是什么让前辈们甘愿住地窝、打土块,也要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劳动间隙的热烈讨论中,答案愈发清晰: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活动最后,大家共同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论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这股精神财富如同灯塔,在兵团屯垦戍边的壮阔征程中持续闪耀,滋养了一代代兵团人,成为其“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抗战精神与兵团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从“浴血守土”到“建设兴边”,变的是时代任务,不变的是“为国家守土、为民族担当”的赤胆忠心。兵团精神绝非教科书中的抽象概念,它深嵌于地窝子斑驳的墙体,烙印在垦荒拓野的每道田垄,更体现在新时代兵团青年自觉传承历史、勇担时代使命的坚定行动之中。
此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实地感悟,有效引导青年学子在追忆烽烟历史中汲取力量,在体验军垦艰辛中砥砺品格,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兵团精神、自觉肩负起新时代守土兴边历史重任的信念与决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泓旭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