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必背镇发展:百千万工程欣欣向“源”突击队开展产业与文化实地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13 17: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素帆 郑秀云 谢漫纯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6日讯(通讯员 罗素帆、郑秀云、谢漫纯)为深入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2025年7月6日,百千万工程实践团——欣欣向 “源” 突击队前往必背镇开展实地调研,先后参观桂坑尾村、过山瑶茶园、必背茶叶加工基地,全面考察当地农业生产与发展现状。

▲图为必背镇桂坑尾村水稻种植区

上午,突击队一行抵达广东最美乡村——桂坑尾村。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队员们对必背镇有机水稻种植区域进行系统观察,仔细记录土壤类型、灌溉条件、光照时长等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环境要素,深入探究桂坑尾村农业开发所需的生态基础。观察结束后,突击队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村民展开实地调研。调研围绕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展开,旨在全方位掌握桂坑尾村的生活环境现状,为后续乡村发展研究积累详实数据。​

结束桂坑尾村的调研后,队伍一行整装启程,前往过山瑶茶园开展实地调研。进入茶园后,队员们沿茶垄深入种植区域,观察茶叶生长环境。他们使用工具测量海拔,记录适宜茶树生长的区间;同时记录昼夜温差、光照时长等气象数据,分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队员们查看当地特色茶树品种,观察叶片形态和生长态势,向茶园工作人员询问培育方式,调查到过山瑶白茶采用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的 “秸秆还田” 模式 —— 将修剪的茶树枝条与清除的杂草覆盖于地表,经腐熟分解补充土壤有机质。真正实现过山瑶茶原生态、无污染的种植方式。

▲图为过山瑶茶园生长环境

下午,欣欣向“源”突击队与韶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盘伟珍就茶叶产业发展进行交流。盘伟珍介绍了种植、采摘、加工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原生态无污染的种植方式,采摘把握 “一芽一叶” 或 “一芽二叶” 的标准,加工中控制杀青、烘干的温度和时间。双方还探讨了产业发展模式,盘伟珍分析 “基地 + 农户” 模式在带动村民增收、保障茶叶品质方面的优势,以及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中的规划与挑战。队员们认真倾听,提出疑问与建议,交流取得实效,为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

▲图为盘伟珍向欣欣向“源”突击队介绍过山瑶白茶制作工艺

欣欣向 “源” 突击队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交流,不仅全面掌握了当地有机水稻种植、特色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更深刻感受到乡村特色产业与传统文化在融合发展中迸发出的活力。接下来,实践团将梳理调研数据,结合乡村发展实际与产业特色,形成针对性的研究报告,为必背镇乡村特色产业升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助力当地走出一条产业兴、文化兴、乡村兴的发展之路。

▲图为欣欣向“源”突击队于桂坑尾村种植基地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素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0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