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与心声同在,童心与梦想齐飞——吉首大学“七彩假期”童心筑梦实践团组织主题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3 16: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圆月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通讯员:姚南平 王雅琪 吴圆月 杨惠淳)为深入推进“七彩假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7月13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在第一教学楼学生工作办公室会议室举行集中备课会,围绕即将开展的志愿课堂展开交流研讨。此次会议聚焦两堂主题课程——“政治启蒙:祖国旗帜在我心”和“心理陪伴: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课程由王雅琪与姚南平依次进行讲解与试讲,为后续课堂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精心备课:“祖国旗帜”照亮童年政治启蒙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实践团队长王雅琪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引,开启《祖国旗帜在我心》课程内容讲解。她从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五面“祖国的旗帜”入手,通过实物展示、历史故事、手工互动等方式,带领孩子们认识旗帜形状颜色的象征意义与背后的革命精神,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国家和集体的基本认知与情感认同。

图为王雅琪试讲 吴圆月 摄

在内容设计中,课程以“认知—理解—表达—行动”四个步骤为主线,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启蒙,又兼顾爱国情感的激发。特别是在讲述国旗缝制的真实故事和“八一军旗”飘扬抗震救灾一线的新闻片段时,通过影像资料与提问互动的结合,引导青少年在共鸣中感受信仰的温度与责任的重量。

王雅琪介绍:“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认识这些旗帜,更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通过故事化教学和动手实践,如‘美丽的国旗’粘贴活动,能帮助他们在轻松氛围中理解抽象的政治概念,播下童心向党的种子。”

倾听童声:“知心姐姐”开启情绪引导新课堂

随后,组长姚南平围绕《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进行详细分享。该课程聚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以“倾诉烦恼、表达情绪、建立信任”为核心,通过游戏导入、故事分享、角色扮演、写信活动等多元环节,引导孩子们正确面对内心的不安与困扰,增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图为姚南平试讲 吴圆月 摄

课堂设置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与表达习惯,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例如,“情绪猜猜乐”游戏通过面部表情引导孩子识别情绪,进而铺垫故事环节“小乐的烦恼之旅”,引导学生思考倾诉的意义与对象;再通过“我的烦恼我来说”分组演练,让学生模拟现实场景下的表达方式;最后设置“给知心姐姐写信”环节,为不善言表的孩子提供安静私密的表达通道。

据介绍,《知心姐姐》杂志投稿信箱也将在活动中向学生开放,以纸质与线上两种方式并行,保障表达的多元性与私密性。相关内容将汇总用于后续心理辅导数据参考,同时提供给当地教育单位用于儿童心理关爱工作改进。

此次备课会不仅是实践团内部教学内容的研讨,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会议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针对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互动方式的实用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提出具体优化建议,并模拟了教学环节的实际操作,以便更贴近受众需求。“志愿课堂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与心的交流。“团队将通过这些生动的课程,把政策关爱落到实处,把专业能力服务于儿童成长的需求,“一面旗帜、一封信纸,背后是我们为童年种下希望的努力。”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吴圆月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圆月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